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你在朋友圈分享音乐 没几个人点开

发了一组自拍却收到了很多赞

其实大家一直都在关心你的外在 容貌

不关心你的喜好

正如廖一梅书中写到的那样:

人这一生中 遇到性 遇到爱 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在那个流行QQ的年代,各种非主流的昵称应运而生,搞笑的、伤感的、文艺的、简约的、霸气的、看不懂的比比皆是,大家争先恐后地标榜个性,在签名和说说上下苦功。

如果你仔细观察可能就会发现,早几年大家发的说说和日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产物。有的是长篇大论的针砭时弊,有的是咬文嚼字的生活感悟,有的是简洁凝练的搞笑段子,还有的是熬夜追剧后的冗长感想。

那时的我,绝对称得上是文艺青年,热衷于写观后感推荐好剧,常常陷入剧情无法自拔。夜晚躺在床上纠结“捯饬”和“打扮”哪个更好时,活脱脱像个钻牛角尖的疯子。

我极少会发一些简短的话,比如今天去哪了,吃了什么,见了谁。相反,我每一句的措辞都是经过反复的内心活动得出的,哪怕是偶尔感个冒,我也要模仿一下《甄嬛传》的用词,把自己描述的惨兮兮的,好像过不了多久就会“不治身亡”。

可能有人会取笑我“矫情”、“幼稚”,但即使到了现在,我仍然不觉得矫情是种罪过。我感觉到幸运,在“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年纪,我比大多数人都敢于表达自己。

                                                                                                                                          

                                                                                                                   1

在大学里认识的形形色色的人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位学弟。他是地质勘探专业的学渣,但确是玩单反的一把好手。我常能在校园安静的小角落里看到他举着单反摆弄脚下的花草,明明那么不起眼的一朵花,在他的镜头下竟显得袅娜多姿,明艳动人。

对于这位隐藏的高手,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并热衷于给他提供拍照的机会,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梦想。

毕业留影的时候,我特意邀他给我和朋友在校园里拍了一组“闺蜜照”,平日里基本不会摆poss的我们,在他的指导下,每一个动作、表情都显得那么自然,比起虚伪的自拍,我更愿意相信那才是真正的我们。

刚离校的那段时间,我和他常有联系,无话不谈,除去朋友这一层关系,我真的单纯的欣赏他的才华。

后来再遇见时,在校外的奶茶店,他问我还喜欢看书吗?我说当然。

他笑了笑,眼神里似乎多了一些复杂的情绪。

我拍了拍他肩膀,用笃定的语气告诉他,“不管再忙再累,我都不会丢了看书,这是我的坚持。”

他没说话,伸出双臂想给我一个拥抱。

我笑着推开,调侃他,“你不会是想给我们纯洁的革命友谊添点色彩吧!”

他局促地摸了摸我的头,傻傻地来了一句:“谢谢你。”

“谢什么?”

“谢你懂我!”

之后的日子里,我再也没有遇见过他,可我常会想起他说谢谢你懂我时的眼神,带着一种感激和信任,说不清、道不明。

2

我是一个很马虎的人,经常丢三落四,极少认认真真地收拾屋子。

室友也不爱收拾,但她的东西会摆放的很规整。

合租的时光里,我总会麻烦她帮我一起找东西,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把房间从里到外收拾得干干净净。

有一天,我心情很烦躁,回到家一声不吭就开始洗衣服刷鞋,打扫卫生。室友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事,但手里的活一点没停下来。

整整2个小时,我都在忙里忙外清洗衣物,从厕所拿着拖把出来的时候,室友抬头看了我一眼。

“心情好点了吗?”

“嗯?”

“你只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这样”

我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心里的阴霾一扫而空。原来在你以为你是孤军奋斗的时候,有人默默帮你排除异己,清扫了你所有的难题。

遇见一个真正了解你的人很难,因为我们是骄傲的个体,会时常摆出“生人勿近”的姿态,戴着面具去迎合世俗。倘若有一个人,能够透过面具去了解你,那实在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若你遇见了,希望你好好珍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