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观察和评论。
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没有依据;没法客观表达。
体会和表达感受。在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难点在哪?我觉得这个点是真的很难,叫做区分感受和想法。你可能要问我:什么叫做区分感受和想法?
想法是比如我今天去演讲,我觉得我讲得特别不好,这是想法。
我评价自己演讲讲得不好,这不是在表达感受,感受就是作为一个演讲者,我感觉有点失落,很郁闷,烦透了,这是感受。
感受来源于哪?感受的根源,来源于我们的需要,来源于我们的期待,来源于我们对别人言行的看法,是这些东西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当听到一段不是很中听的话的时候,你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你认为自己犯错了。别人指责你自私,你可能就会自责说:我这个人好像真有点自私,这样就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厌恶自己。
第二种反应,指责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感觉到恼怒。
第三种,了解我们的感受跟需要。我们可以去体会一下,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受,我的需要是什么,别人没有理解我的时候,我就伤心了,因为我非常看重信任,非常看重接纳。
第四种反应,用心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对方指责我自私可能是因为什么,回想一下,他可能是需要我的帮助,我的支持和我的体贴,
所以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我们是可以有四种选择的,通过了解我们自己的需要、愿望、期待和想法,我们就会变得不再去指责别人,而是承认我们的感受来源于自身。
如果你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只提到别人做了什么事情,只是指责别人,你可能就已经忽略了感受跟自己之间的关系了。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骂你,是因为我爱你。
对也不对,实际上,批评常常暗含着期待。
我骂你:“为什么你不理解我?”实际上我是期待你可以理解我。
我骂你:“为什么这次考不好?”实际上是因为我对你期待很高,希望你可以考得好。
但是你既然有这样的期待,为什么不直接说,为什么就不能把自己的需要讲出来?你一定要用这种批评和骂的方式来表达吗?
所以即便批评饱含着爱和期待,但是批评仍然是错的,你应该学会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当你对我有期待、需要我、爱我的时候,希望你可以直接表达出来,这样我才知道怎么样满足你的需求。
大家在表达需求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我感到...因为我...”
我感到很失望,因为你没有把饭吃完,而我希望你能够健康成长。
所以当你把你的需要、期待讲出来之后,其实对方反而会更容易理解你
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做情感的奴隶。
那时候我们根本就不注重自己的需要,我们就天天看别人,让别人开心是我们的义务,我们为别人负责任。
如果别人不高兴,那一定是我们的错,是我们做的不好,我们很容易把别人、把亲人看成是负担。
第二个阶段,叫面目可憎。
这时候我们长大了一点,开始拒绝考虑别人的感受了,不想迎合别人,
你知道在微博和朋友圈里面,经常流传这样的文章“少想点别人,多想点自己”。
想到自己日子过的这么憋屈,我们可能还会很生气,
第三个阶段,实际上是更成熟的阶段,就是成为生活的主人,完全为自己负责,关心他人,但是不对责任大包大揽。
为什么我一定要把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介绍给大家,因为我自己就是从这样三个阶段成长过来的,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所以如果你处于第一阶段,我建议你也不要焦虑,你不要因为自己是情感的奴隶,就很自责:我这个人为什么总是要当老好人。
如果你处于第二阶段,建议你稍微收敛一点,实际上,我们是应该对别人有一些责任的。
建议大家赶快走到第三阶段,在第三阶段待着,真的很舒服。
应用:尽快让自己达到个人成长的第三阶段。真诚沟通,学会就事论事,对于难听的话,找出原因和目的。多多练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