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非好辩,欲正人心(下)

孟子说,但是,随着时间段推移,世道再次衰微,各种邪说和暴行又出现了,有臣弑君的,有子弑父的,孔子对此深感忧惧,于是作《春秋》。《春秋》褒贬天下大事,这本来是天子的职权。所以孔子说:“后人从《春秋》一书就能懂得我的思想,但是有人如果责骂我,也一定是因为《春秋》。”

孟子说,当今之世,没有圣王统治,诸侯肆无忌惮,士人恣意放言,杨朱和墨翟的学说充斥天下。天下流行的主张,不是杨朱学派的,就是墨家的。杨朱讲唯我至上,这是目中无君;墨家主张兼爱,这是心中无父。无父无君,乃禽兽也。

公明仪说:“你的厨房里堆满了好肉,马厩里有肥壮的战马,但是老百姓却面露饥色,甚至有人饿死在道路上,这样的做法不是为了蓄养禽兽而吃人吗?”

孟子在批评杨墨学说以后,接着引用公明仪的这段话,应该是说统治者唯我独尊,或者人兽不分,不顾百姓死活。

孟子指出,杨墨之道不停止传播,孔子之道得不到彰显,这是用邪说蒙蔽人民,致使仁义之道被堵塞,而得不到传扬。如此,则为了蓄养禽兽而吃人,其实就是人吃人。

读到这里,我想到网上经常有类似的新闻。有人为了自家的宠物狗,而对人大打出手,视狗命胜于人命,真是悲哀!

孟子说,我为此深感忧虑,决心捍卫古代圣人之道,排斥杨墨之学,摒弃各种荒谬的言论,使各种邪说不再流行。这才是我辩论的初衷。心怀各种邪说,做出来的事情就会出问题;做事不上道,则会危害国家政治。如果圣人再现,一定不会否定我说的这些话。

孟子说,以前,大禹制服了洪水,才有天下太平;周公兼并了夷狄,驱跑了猛兽,才有百姓的安宁;孔子著《春秋》,那些乱臣贼子才感到恐惧。《诗经》云:“周公打击了戎狄,惩罚了荆国舒国,才没有人敢与周朝对抗。”无父无君之辈,正是周公打击的对象。

孟子慨然说道,我也决心要端正当下的人心,消除各种邪说的影响,排斥那些偏颇的行为,摒弃那些荒谬的言论,以继承大禹、周公和孔子等圣人之道。我哪里是好辩啊?我是不得已而为之。能够通过辩论抗拒杨墨的学说,难道不是圣人之徒吗?

【《孟子》简读之滕文公篇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