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书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显露才学、展示品趣的一种特别方式。《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所以,晒书在古代也称为“晒肚皮”。
汉代是七月七日晒书,清代的晒书节则是另外的时间。传说康熙年间,著名学者朱彝尊满腹经纶,他在六月初六这天袒肚露胸晒太阳,谓之晒书。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后经交谈和面试,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此后,读书人都要在这一天晒诗书,晒字画,就叫作“晒书节”。而电视剧《李卫当官》中,人们则是在四月四日晒书。
这几天我也在晒书,而且是真晒,因为书被泡湿了,不是受潮那么简单。我晒书挑日子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大晴天。放在阳台上晒了快一周了,湿得厉害的书变形很严重,那也得晒干了看一遍才能扔啊。
今天在简书中恰好也读到了一篇晒书的文章,看人家晒的书,那才叫宝贝呢,年代非常久远,样式非常独特。算了,不羡慕了,我也有很独特的书,但是晒书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尤其是书落难这种,不过是件倒霉事而已。
晒书真的没有晒肚皮有趣,哪怕是苏轼那种装满“不合时宜”的肚皮。满腹才学自然光彩,而不随波去适宜则更为出彩。我要做“出彩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