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丢失
大四那会报培训班,当时我毅然决然选择了实施。当时的理由是我不喜欢写代码,喜欢与人打交道。其实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有很多,只是当时的我只看到了两个选择:研发、实施。大四下学期来北京自然的我选择了一家软件公司实施实习生的工作。当时的我兜兜转转,最后所选的公司其实是当时某个同学的实习单位。
我记得那时候的我充满着干劲,打算在这片天地里大展拳脚。四个月后因为当时领导的某句话让我萌生离去的念想,于是一毕业,我就辞职,再次奔上找工作的道路。我换揣着梦想和一肚子的热情来到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公司。还是做实施,可是做的时间越久我越发现实施不是我的职业目标。于是我开始在找寻自己到底想干什么?
期间因为羡慕嘴姐的好工作我动了转测试的念头,仔细斟酌后发现我羡慕的不是嘴姐的工作,羡慕的是人家的工资。于是我又想着转做培训师,那时候也开始投简历,可是真正的培训机构宁愿选择一个应届生,也不会考虑我这种半路转行的,于是受到挫折后我开始怀疑自己转培训的原由。我是真的自己喜欢?还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我合适、我擅长?我不知道这是三人成虎的结果,还是我潜意识的想法。于是我开始为之努力,跟当时的上级沟通自己的想法,也出去找机会。结果因为薪水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没有遇到更好的机会,所以也不了了之。最后的最后我转成产品,很多同学问我,产品是做什么的?于是我讲我的工作内容跟他们总结了下。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却越来越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跟人打交道。我希望自己的工作凭着一己之力也能做的很好,不需要那么多的沟通协调,不需要那么多的多方协作配合,我甚至后悔过当初自己为什么没有培训研发。
其实,上面的这些内容铺的有点长,总得来说很简单,就是经过这些年的工作我丢失了很多当初的自以为。我一直以来都安慰自己说这事在成长,其实更多的是在逃避。
当时因为逃避技术的难选择了不那么需要技术的,后来又因为无人沟通难又想选择偏技术的。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从来不是选择迎面而上,而是逃避。
本来这些段文字我想表达的是岁月让我一路丢失自己身上的很多个性,可是写着写着就跑题了。我慢慢的在自我剖析,发现了从未发现的一点。原来我从不勇敢无畏,这一点从未丢失,因为或许我就不曾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