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感谢「007不写就出局」写作社群12898-王东彤战友。
今天收到一条很意外的微信,一位加了好友后几乎没有说过话的朋友发来:“军师姐姐,每天关注您的一分钟日记,每天期待‘上新’,没有新的,就再听一遍旧的。请问,您是……”
因为有一个小聚会要准备,当下没时间反馈,先回复了信息告知晚些回复。但是这位朋友不知道的是,在收到她这条短信之后的时间里,经意不经意间都会想起她的信息。
朋友的提问源自语音分享中《成长锦囊——让朋友帮你做年度规划》,她想了解更具体的内容。晚上我做了回复。大概如下。
在做2020年规划时,我请几位2019交流较多的朋友在两个问题上给些意见和建议:
1、很建议我改进什么缺点
2、很鼓励我坚持什么行为
这样做很简单,借助多元视角,避免对自己的认知偏差。具体执行分了四步:
STEP1:编辑问题,不搞复杂,没有借助什么工具软件,开门见山的用一条微信去“为难”朋友了。
STEP2:“调研对象筛选”。2019年接触很多的朋友,不超过10位。为什么?
1、他们是这一年我深入接触的人,对我这一年的也相对了解
2、精良的反馈无需太多,太多的声音更容易成为压力而非动力。
3、注意力逻辑:每年能沉淀10位相对深入交往的朋友,让双方之间的交流有质量,是我给自己的社交底线,这个数字在5位以内或者更好。我还是有些贪心了。
STEP3:收集反馈,合并同类项,分析之后,列入2020执行清单。不能理解和转化成行动的,还需再向朋友请教。
STEP4:根据朋友反馈,反思我们相处的方式中我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列入改进中。
回复的内容完成了,我记住了这位朋友的名字——王东彤。
动作本可以结束。然而,东彤的“主动提问”其实还带来了特别的延展效应。
在喜马拉雅做“一条过“语音练习有100来条了,偶尔会分享到朋友圈。到底为什么做这件事,其实没有想太清楚。
很多朋友说,你挺能说的,说的也有趣,关键声音还那么好听,早该做做”1分钟语音”这样的事情。
怎么说呢,因为对“有自己的内容,有自己的风格”认知误区,我愚钝的没在这件事上行动。直到一位年轻朋友朴素的鼓励和带动大家一起,我打酱油的动作起来,和同期起步的人对比,数量上有70条的差距。
有因为感冒嗓子哑了不得不停的,也有因为“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还有专业人士指出有气息声,扑话筒之后转向准备专业设备打算大干一场的情况……你看看这个过程,垮的一塌糊涂是不是。这样的“勉强坚持”在某个契机出现的时候,要么会强壮起来,英姿勃发,要么直接安乐死。然而,这位朋友的提问,让“哪怕只有一位观众,我也要认真去表演”的感动发生了。
在回复提问时,我用了语音。一旁好友听到之后,也表示受到启发——内容有用。特别跟我分享了她在某处读到的相关金句:“……真正的高手,不能依赖妙手偶得的灵感,也不能依赖与生俱来的天赋,更多的还是要依靠不断精进的手艺……获得偶然的时候并不难,难的是让偶然变成必然……”
我录的语音现在可怜的只有100多条,今天因为有东彤关注和提问,因为回答提问而引发另一位朋友的思考……一个良性的成长循环就这样动起来了。结果是什么?
1、东彤获得了她想要的答案,我的做法定然会带给她启发和帮助。而若她用我的方式去链接朋友,或者完善自己的规划,也或多好少会给她的社交圈,她的朋友们带来某种积极促进。
2、旁听的朋友开始关注我的语音,说不定其中也会有给她启发的内容。同时,还对她做自己的内容给了信心。
3、我获得鼓励和建议,把语音练习做好的内在愿望强烈了,接下来虽然不可突然性情大变的好,自然免不了改进,我的“脱口秀”进入新阶段了。
哈哈哈,一条语音引发了行动,一个行动有若干受益人,开心。
也许看文章的朋友会觉得,我这是完全是“自嗨模式”。也看出我的缺点,自己可能动力不足,外力一夸就灿烂,外力一打击就怂。虽然尴尬,这也是我的一部分。这不,带着不足,也怀着期待、信心继续2020的奋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