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草草听完了这本火了好些日子的书。故事着实励志:教育改变人生。但我也着实不喜欢这本书。
确切来说,这本书让我读着很不舒服,甚至在中后部分一度想要弃书。但为何这本书网评那么高,我却这么不喜欢?想了好一阵子才意识到,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立体,而我偏偏很不喜欢这个形象。
我脑海中的女主(鉴于是自传,也就是作者)几乎彻底否定了自己的原生家庭。教育让她有机会逃离原生家庭,寻找到或者说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她几次试图回归家庭,但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最终放弃了努力、终究彻底否定了这个家庭。在我看来,对原生家庭的否定也是对一部分自我的否定:作者放弃了家乡形成的那部分自我,在“外面的世界”塑造了一个几乎全新的自我。令我感到更糟糕的是,作者不仅拒绝和否定了家庭和家庭环境中形成的自我,对家庭和这部分自我描述的字里行间始终充斥着排斥甚至厌恶。
另一方面,作者给我一种“没有爱”的印象。她自己是一个原生家庭很糟糕、童年很悲惨,但异常聪明、十分勤奋、运气极佳、很受欢迎、事业成功的天才形象。而文中对其他人却十分少有积极的评价。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不到作者对身边人的认可、赞许与爱。曾经带她走入教育的哥哥没有全力支持她,她的前男友分手之后也生活得很狼狈。她的家庭都配不上她、都亏欠她,她周围的人都喜欢她、离不开她。
我理解中的女主是一个塑造得有血有肉,但冰冷的形象。就人物塑造、励志效果方面,不能说这不是一本好书,但这个女主的形象久久徘徊在脑海中,令我感到十分不舒适。也许就像女主的家人一样,她也并不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只是她比她的家人多了一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