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动物世界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食肉在将猎物杀死后,却并没有选择猎物的肉开始进食,而是出乎意料从猎物的内脏开始进食,这点令许多动物爱好者费解:明明肚子饿了还不吃肉充饥,选择没有营养的内脏?事实上真正原因是什么?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进食内脏是唯一的盐分摄入途径
盐是我们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如果在炒菜时不加盐,总是给人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似乎吃盐好像是人类的“专属”,事实上盐作为重要的物质是地球上绝大多数动物的必需品,盐作用有许许多多。
例如是动物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另外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胃酸能帮助他们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此外盐能保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没有盐的维持,动物部分的功能就会丧失,从而导致死亡。
现存动物的生存大都离不开盐,但是,只有人类懂得食盐的提炼之法,动物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自然界动物大致分为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众所周知斑马、角马等食草动物进食的植物中并不含盐分,但是食草动物通过舔食岩石或者“吃土”等方式摄取盐分。
山羊在峭壁上舔石头获取盐分、矿物质等
为何说食肉动物的盐分摄入途径只有进食猎物的内脏?据研究表明,食肉动物则没有“吃土”这种行为,因为生理需求驱动,食肉动物在进食的时候,它们发现猎物的内脏中所含物质恰好能满足他们对这种物质的需求。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狮群进食的时候,狮王总是霸占的猎物的腹部位置,因为例如狮子猎杀斑马时通常咬它的颈部,但在吃斑马时却往往直奔其腹部右上侧——那里是斑马的肝脏。在不太饥饿的情况下,狮子吃完肝脏后,再吃掉其他器官,比如肾脏、心脏和肺等。
进食的狮王吃相并不是那么雅观,吃饱的狮王总是一脸的血渍,把肉留给其他小型食肉动物,例如狼或野狗。不仅仅是狮子会这样,以掏肛著称的斑点鬣狗,利用猎物肛门的弱点,从猎物肛门处将内脏暴露出来不仅仅使猎物更快地死去,同时也方便了它们进食猎物的内脏。
花豹已经将猎物的内脏吃光了
原来,猎物的心脏富含知辅酶Q10,而肝脏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堪称内脏器官中的营养之最,可以治疗夜盲等病症,其作用非肉类所能道及,我们人类可以用技术手段将我们所需的微量元素通过药物进行补充,但是动物们就只能通过其他动物的内脏等各个器官摄入部分生命所需的物质。
因此说动物的内脏所含元素十分丰富,不仅仅是盐分这一种。
摄入水分
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之源,几乎所有生命生存都离不开水。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绝大多数地方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但是有个大陆就是一个特例这个地方就是非洲。在非洲只有雨季和旱季,没有其他季节。非洲国家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根本没有四季之分,非洲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非洲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降水分布极不平衡。
非洲的气候
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达10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水较多,从降水的角度来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不存在旱季,而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也不存在旱季一说,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是其雨季,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旱季,但是也基本上没有半年之久。
存在旱季长达半年的气候类型就是非洲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就会面临漫长的旱季。非洲
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为了得到水源,只能跟着赤道低气压带(降水带)进行迁徙,从而形成壮观的场景,当然也有的动物,比如鳄鱼等就在旱季进入漫长的蛰伏时期,等待雨季的再次到来。
大多数食草动物可以随着雨水的变化进行迁徙,而有着领地区域的食肉动物,却只能守在处于旱季里的领地里,干旱的大地上湖泊、河流、沼泽地都干涸了,此时所有动物在忍耐干旱,这个时期,不光是饥饿对食肉动物的造成威胁,脱水也是食肉动物一大威胁。
因为干旱死亡的大象
在非洲每年因为旱季而死亡大量的动物。例如东南部非洲2018-2019大旱,在非洲津巴布韦的马纳波尔斯国家公园,两个月来严重干旱的天气,已导致至少105只大象因缺水死亡。该野生保护区上一次降水出现在四月,公园中的四个水池有两个已经枯竭,另外两个的水量只有正常情况下的5%和30%水量。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动物,狮子们此时无法从野外环境里获取水源,但是它们通过猎杀其他动物,此时虽然是旱季,但是动物体内也含有部分的水分,而这些水分就蕴含在内脏当中。所以唯一获取水源的方式就变成了猎杀猎物来获取,在这个时期被食肉动物杀死的动物往往都是内脏被掏空,躯体大部分还存留着最后高温中腐烂掉。
在非洲干旱季节,食物似乎并没有以往那样成为唯一的主旋律,水源的争夺才是真正生存战斗唯一选择,因为这个时候谁占据了一个小水潭谁就能活下来,即使水塘里有让动物们闻风丧胆的鳄鱼、狮子等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们还是为了一口水甘愿以身试险,因为这个时期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
大家好我是自然之树,欢迎在下方讨论,发表您的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