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星期最吸引眼球的热门新闻之一,是有关云南的一群野生亚洲象的报道。
从4月16日开始,一共有17头野生亚洲象“组团”从普洱市墨江县迁徙至玉溪市元江县。4月24日,其中2头返回普洱市墨江县。但是其余15头继续北上,目前已达昆明。它们迁徙距离已经长达500公里左右。
现在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已经广为人知,大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在已经没有人敢打象牙的注意而伤害大象了。
所以这群不速之客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一路上成群结队大摇大摆旁若无人地走过村庄,穿过城镇,占领公路,造访民宅;也一路品尝各种庄稼,践踏农田,偷喝米酒。他们到处捣蛋依然能全身而退,都是因为它受法律保护。人人都知道,只能避开大象,不能伤害他们,更不能被它们伤害。
我们的公安部门、基层干部以及一大批的动物专家在这两个星期内应该是够苦的。他们如临大敌,既要保护村民或居民的人身安全,又要保护大象的安全。最后肯定还要为这些大象找个理想的定居点,让他们不再到处流浪和到处捣蛋。
实际上,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我们国家最壮观最和平的大象迁徙事件。历史上,大象就在我国广为分布,中部淮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本来就是大象的家园。只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它们的家园成了我们人类的农业种植基地,失去了家园的大象也就慢慢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这样大距离的迁徙事件在世界上也不多见,也许只有非洲的动物迁徙能够与之相比。大象一路往北,原因除了原来的栖息地进一步缩小和食物不够外,还可能源于它们的基因里带有历史家园的方向信息。动物的一些本能行为归根结底要从基因层面得到解释。
我记得以前看的动物世界和Discovery频道,有关动物的电视节目都非常的吸引人。实际上也就是动物们的日常活动而已,但是这些画面在经过后期的视频制作,变得赏心悦目或者惊心动魄;加上科学而专业的解说,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无疑成了非常吸引眼球的科普短片。而且据说收视率非常高。
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这些视频节目都是国外引进来的,很少看到国内有类似原创性的视频节目。
这次大象史诗性的迁徙时间长,距离也远。一路上除了手机视频和监控拍摄,也受到无人机的监视。无人机就是会飞的照相机 ,一路跟踪和记录,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拍下了不少精彩的画面和视频。
这些视频完全也可以通过后期的制作,制作成一部记录片或科学影片。影片中除了大量的大象画面,更应该加上一些人类为了应对大象意外进入人类居住区而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这样的影片拷贝除了卖给国内各大电视台播放外,更可以买到国外的电视台上去。所得的版权费又可以用回到保护大象的事业上去,一举两得,实现良性循环。
这次的大象迁徙,也是对我们影视制作和宣传能力的一次考验。这种根本不涉及意识形态的科学影片,完全可以适合全世界的人民观看。
如果说这次大象迁徙事件结束后,居然没有相关的精彩影片或视频节目诞生,那么影视制作人员也太对不起全国的观众了,也太对不起自己的专业能力了吧。
文化的对外传播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商业途径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关这次大象迁徙的影片拷贝或者转播权完全也可以成为卖点。
即便不卖拷贝或者转播权,把视频放到网络上,传播的速度可能更快。同时可能也有不少的打赏入账。
不管怎么说,大象迁徙与闯入我们人类的居住地,完全是一场意外的危机。既然是“危机”,危险里面自然也藏着机遇。大象肯登台做演员,我们人类也就要认真做好导演、摄影,并且应该成为热情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