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 汤敏
四月,又开始了尹建莉老师的一本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阅读。这本书比较偏理论化。 但我很喜欢。这样实在的教育是一股清流,让人读了心情舒畅。
先来看看简单的封皮,一首纪伯伦的《你的孩子》印制在上面:《你的孩子》纪伯伦(观看视频)
听完这首小诗,我仿佛看到了孩子正在成长,未来的他将会走向远方,越来越淡出我的视线,去实现他的理想,虽然挂念,但也欣慰。
再来说说作者——尹建莉,简简单单的一幅照片,印象最深的是灿烂的笑脸,舒服的坐姿,让人看了舒心不已。
【介绍:尹建莉,教育学者,教育硕士,经典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曾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及写作。】
她的介绍如此简单,比起我们做课题、写自我介绍都简单,却让人觉得谦虚、有内涵。看来,简单有内涵的东西,才会让人舒服。
这本书分为六大章,【第一章 保卫纯真童年,第二章 净化育儿观念,第三章 回归自然养育,第四章 赢在教育细节,第五章 完善家长自身,第六章 绕开宣传陷阱。】每一章的内容都很实用,用平凡的故事给人以启迪和收获。
前言尹建莉老师自己写的《生命中最美的馈赠》,送给孩子三样宝物。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一是“阅读”,二是“自由”,三是“良好表率”。看看这三件宝物,两件是孩子的,一件是家长自己的。孩子要成长,家长也要相应成长,否则成长不均衡,就会出现矛盾。
一、规矩太多,难成方圆
此书中说:“规矩”固然是社会生活的必需,但是,在儿童教育中,则是“规矩太多,难成方圆”。因为儿童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探索的欲望充满体内的每个细胞,而且,他们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所以常常会做,出格的事或闯祸。然而,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中。
二、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
如果老师能由监督者和控制者角色中退出,把信任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因为这种权力的下放,必然会唤起学生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那么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如果老师把管理权从自己手上移交到学生手上,这就告诉孩子,你不是被监管的奴隶,而是自己的主人。
有的同事说,我带的班“遥控管理”很让人羡慕。的确,在这方面我很有体会。如:在进行小测试前,我会提醒学生,自觉将考试复习资料收好,考试时不要有舞弊行为,因为我是老师,不是警察;他们是学生,不是囚犯。
最美的往往最简单。我们只需改变一下教育方式,就能让学生有无限的人生可能。也许,作为教育者,“学无止境”才是我们终生要遵循的法则。
在教育上,并非家长做得越多越好,有时恰恰相反。尤其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作者认为“少就是多”是一条黄金法则。
比如孩子的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
同样,面对一个弱小而又有无限潜力的孩子,与其培养其“竞争意识”,不如专心培养他的良好品格。每一种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对世界、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好品格本身就是竞争力。
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务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确顺序和逻辑。
要给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这是教育学上恒定的真理,也是发掘儿童潜力、成全他未来竞争力的最简单最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