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懂事的人,可能是一直“失去自我”的人。
如果做一个调查问卷,问问父母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中,最看重哪方面。我想,分享、不自私也许会上榜。
一个人只想着自己,就很容易被贴标签,自私!在宽厚待人,先人后己的文化氛围里,稍不留心,就会被贴上这个标签。
但是被刻意强化的不自私,也会让一个人退化成没有自我的人。失去自我的边界,不知道或不好意思拒绝,为了讨好或维护关系而一直委屈自己,变成"老好人"。
没有掌控感的人,很难建立起自信。丧失了自我认同,就很难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自己应得的东西。因为,内心最深处会觉得自己不行。
一个总觉得自己不行的人,怎么让别人觉得他行呢?
虽然了了几句话,但这是我最真实的心路历程。所以现在会尽量避免给儿子贴标签——自私。
话是这么说,生活里还是会唠叨,刻意强调要分享,不要总想着自己,不要总给自己最好的,要友好。不是说这些不对,这些总归是违背人性的。
在人之初,不教他先正视自己,先接受自己的动物特性——人生而自私,那么一定会扭曲他,这样激发出的"闪光"品质,以后要么伤人,要么伤己。
我现在要真诚地告诉他,“自私”是一个宝贵的特质,妈妈允许自你自私。
我也是在学习了一些心理课程后,才敢理直气壮光明正大地这么说,因为太契合我内心的胆怯了。
不想儿子重走我那么多年的弯路, 因为小小年纪的他,在社交上已经出现了"疏离"的苗头。同时也是因为我被下面这段话吓到了——
"老好人通常有这样一个人生轨迹:十几岁二十几岁时,觉得自己人设还不错,能通过帮助人活得快乐;三十来岁时,开始累积一些怨气,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对;四五十岁时,怨气不仅累积在心里,也表现在脸上神情上;六七十岁时,身体就会出现一堆不舒服,而且普遍是干枯的,并且自己散发的怨气会吓到周围人……
你看,这条老好人的路实在不好,要早点掉头,早点开始去爱自己。"
我现在处于三十几岁,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所以今天,要给儿子说——自私是一个"宝贵"的品质,妈妈要允许你自私,要试着去尊重自己。六岁的你也许不太明白尊重的意思,那要试着去先让自己开心,先爱自己。
爱自己是爱一切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