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课文,我想起一些往事。
每每从哥胪士洋行前经过,我不免会想起闻一多。暂且不论他气节、学识等,想起他,无非是忆起高中时,语文老师李猛给我们介绍的“何妨一下楼”,以及南湖边他的雕像。那时我曾跑去验证,雕像上是否真的有李老师说的那句话。 看到了才心落了。后来了解到,清华大学校园内闻一多像旁也有这一句话。
大学时,州政府搬迁到蒙自,蒙自一个民间文学社“红地角”以此为契机,搞了一个征文活动--“滇南之心,魅力蒙自”。某一天,我和几个舍友在校园里晃悠时看见了征文启事。尤记得当时我跟小马说了一句话,我写一篇去参赛,不要第一,第二就好。因为第二的奖金是300元,那时候,300元对一个学生来说,可以吃一顿好吃的了。由于当时还没有买电脑,后来一段时间,我就天天往电子阅览室跑,只是为了用电脑去写去修改我的文章。
文章题目是《天马腾飞》,写了蒙自的今昔对比,写到了闻一多......
不知是过了多久,我已将此事忘了吧。忽有一天,我收到一封信,寄信人处写着:陈忠泰缄。我在纳闷,我啥时候认识了这么一个人,还用了“缄”字?打开后吓了我一跳,原来陈忠泰是文学社的社长。看完信,我突然觉得,我能正确认识自己,不好高骛远,这也算是好品质了吧?果然,我获得了二等奖!而班上那个经常发表文章的才子居然是三等奖!我要感谢闻一多先生,也许就是因为文章中有了他这么个意义非凡的历史名人,才让评委给我的二等奖吧?
于是,在12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我怀着对闻一多先生的无限感激之情,带着舍友跑去领奖了。不,确切地说,是奔着那300块钱去的。找啊找,终于在蒙自一中背后原来的师范学校内找到了。颁奖时,我才知道,原来一等奖是一个当地小有名气的、已经出过好几本书的作家。还好,我尚能正确认识自我。好运气一定是“何妨一下楼”先生带给我的。
几天后收到了文学社的刊物,刊登着我的那篇文章。我想,我还是应该好好保存我拿到奖金的第一篇文章的吧?然而,丢三落四的我,居然连纸质的也只有打印了拿去投稿的那一份,刊物也早就不知去向,至于电子版,那时候的存储工具还是3.5英寸的软盘,待我写完,打印出来教给负责人去投稿后,我就把那个软盘弄丢了......反正以后估计也用不到,丢了就丢了吧。
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毫无文学细胞的人,不懂写作,读书也不多......那时候参赛完全是兴起,奔着300大洋而去。此后,我再也没参加征文,也无什么作品发表。写作,也只是应付教学论文.......而今天,也不过刚好因为闻一多先生,想起一些往事,于是不顾章法文辞,写一些文字来回忆过往。
大学毕业后,非师范专业的我,为了能尽早找到一份工作,考了教师资格证,自己联系了两个地方实习。第一个,江川的陈校长安排了两节课给我听,给我盖了章......第二个,十里铺中学,李校长的安排下,我在那里呆了一个星期,上了一节课,上课的文章就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这些就是因闻一多先生,回忆起的往事。而本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带着学生初识整本教材时,也跟他们简略介绍了“何妨一下楼”,也说了南湖公园的闻一多雕像。不知,会否有学生也如当年的我,跑去证实那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