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一下kindle,发现好多看过的书都忘记了,比如《平凡的世界》,《我这一辈子》。一时竟想不起来内容。以后看完书还是要简单地记一下,哪怕是摘抄一句话,总结大意,或者自己的一丁点感想,甚至是不喜欢、烂书、没有感想。
整理得多了,或许还会有点成就感,鼓励自己读更多书呢。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本科的时候,才子就推荐了这本书给我。前一段时间我才刚刚读完。一个女人,痴痴地爱着风流倜傥的男主,为他生子,为他匿名送花。
这是一种近乎疯狂的悲哀。
读《动物庄园》
仿佛所有的时代发展都延循着同样的轨迹。
这本书生动灵巧,让人拍案叫绝,总能在其中找到当代人的影子。
读《雾都孤儿》
用了一年的时间吭哧吭哧逐字逐句翻译了英文原版的《雾都孤儿》,然后发现自己不是很喜欢这个故事。
作者的写作手法很是高超,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那些讽刺的句子总是让人莞尔,恶人落难总是大快人心,而小Oliver一波三折的身世也总是让人揪心。
但这所有的优点并不能阻止我不喜欢这个故事,不论它有多么地扣人心弦。可能是因为这个故事太正能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好到可以大费周折帮助Oliver,坏人坏到可以大费周折、不惜鲜血的代价来陷害Oliver。故事最后,我们的主人公似乎一直都被蒙在鼓里,没费什么力气,便得到了父亲的遗产、和突如其来的姨妈。所有的人物中,似乎只有Nancy是真实的,身世凄惨,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盗窃生活并没有磨灭她心中所有的善意,她奋勇地保护Oliver,不惜为了他冒着生命危险告密,可是她又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总是恳求放过他,并且拒绝了Rose小姐的搭救。最后,这个身世可怜、有情有义的女孩不幸惨死。所有的人物中,Nancy是最让我动容的。她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善人,也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她敢爱敢恨,敢于牺牲自己,她才是最有血有肉的一个。
读《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诗句和题目一样质朴。没有修辞,没有排比,甚至连押韵都算不上。可是却那么得打动人。
这不正是我现在的状态吗?
想起《项脊轩志》中的几句: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仿佛天底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奶奶如此,妈妈亦如此。
儿时更喜欢《滕王阁序》一般的骈文,读来朗朗上口,有排山倒海之势。
离家越来越远,肩上的责任和负担越来越多,便渐渐开始喜欢这种朴实无华的作品,每一个词句看似粗糙,却不偏不倚地都打在心坎儿里。
读几首写雪景的诗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韩愈。
这首诗是写二月的雪的。我读到是正是芝加哥的阳春三月。几场大雪不期而至,让这个冬天显得愈发漫长。“人间四月芳菲尽”,芝城雪花还在开。这两句诗出现得正是时候。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清平乐》,李白。
要不说人家是诗仙呢,这样奇谲瑰丽的想象,一“狂”字一“乱”字,把一场纷繁的大雪写得淋漓尽致。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来不及依依惜别,一转眼,此处便没有了你的身影,只有那深深浅浅的马蹄印,告诉我你曾经来过。
读《月亮和六便士》(英文原版)
As they stand they are like the figures in an old tapestry; they do not separate themselves from the background, and at a distance seem to lose their pattern, so that you have little but a pleasing piece of colour. My only excuse is that the impression they made on me was no other. There was just that shadowiness about them which you find in people whose lives are part of he social organism, so that they exist in it and by it only. They are like cells in the body, essential, but, so long as they remain healthy, engulfed in the momentous whole.
这样的描述应该让你觉得恐慌。永远都不要试图符合以上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