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没有哪个出嫁的姑娘是不喜欢回娘家的,而我却在父亲走后,再也不想回去了!
那时我女儿刚一满月,我就抱着她在娘家一住就是半年多,为的是陪伴病入膏肓的父亲。
父亲在病床上与病魔斗争了七个月,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我当时因为要照顾襁褓中的小女儿,所以为老人家做得很少,最多的就是陪他聊天,因为在家里他最喜欢和我说话,他说我能懂他!
老父去世后,我依旧在娘家守了一个多月才回了婆家。之后,虽然母亲尚在,我回去的次数却渐少了。即使回去也不宿了。(其实我婆家和娘家离得不远,就七八里地,隔了两个小村子。)
从我记事儿起,就觉得家里总是冷冷清清的。
其实,我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和我。
但我就是觉得家里没有过温暖,家里的人好像很难凑齐,从来没有像人家似的全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景象。
爸爸上班,妈妈打牌,我和妹妹跟在哥哥屁股后面玩儿。
那时候,父母总是吵架。而且,爸爸经常动手打妈妈,我们三个吓得在一边哭。
后来,我们长大了,他们不动手了,但是,还是争吵不断。这时候,我们才知道,爸爸经常为妈妈只知道打牌,不知道管家,管孩子,才怒不可遏!
在别人家里,母亲是温柔的,慈祥的,伟大的……而在我家,这些词好像都不合适。
我们从小到大她都没有打过我们,连责怪都没有,因为,她没空儿。我们一整天都很少见到她,要想找她只能去牌桌上。就是找到了,她也没空和我们说话,她很“忙”!
所以,我们无论有什么事儿,都是找爸爸,吃饭,穿衣,上学,成家……
好像我们就是没妈的孩子。
包括我结婚前要准备的嫁妆,都是我自己准备,不知道都买啥去问爸爸,或者去问邻居大妈。
那时候出嫁前娘家给做的被子,都应该是妈妈给张罗着做,而我却是我自己找来了邻家大妈,大嫂们来帮忙做的。
大家在这屋忙忙活活地穿针引线时,我的母亲在那屋睡得正香,因为前一晚上打了一宿的牌!
……
父亲病了,我牵肠挂肚,不管上班不上班,只要我想爸爸了,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不管早晨还是傍晚,我都要赶回去看他。
哪怕就呆几分钟,看看他无恙,心里就踏实了。
父亲走了,我好像没有了家。
哥哥出了意外进了医院,我担心地守着他不愿离开!
妹妹生孩子,我像妈妈一样照顾她。
人们问我,老娘可好?
我忽然想起我好像有好多天没回去看她了……
哥哥打电话来说,老妈身体还行,就是年轻时因为没日没夜的打牌不按时吃饭落下的哮喘的毛病还在,别的没啥大问题。
七十多了,还是一打打半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