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平静了几个月的手机今天早上一直在响动,我以为是手机没电了,反复提醒,打开一看,快没电了是事实,更多的是我被拉进了一个名为90年代的回忆微信群,群里面的信息更是高达上千条。
在网上搜了很多,也没有搜到学校的图片,更没有什么关于学校的新闻,唯一搜到的就是注册信息。
忆往昔
我把所有加入群的成员的名字和模样都努力回想了不止一遍,能记起的东西少之又少。虽然记不起很多同学,但我记起了很多事情和情绪。
刚入学小的我胆小,老师说什么根本听不懂,真的什么都不懂。每次老师提问我,我都因不知道如何回答而被同学嘲笑。只有一支笔,掉了没办法写作业,害怕被老爸打而不敢回家,隔壁小姐姐把她不用的笔送给我,让我不至于被我爸发现,内心一直很感激。
三年级以前的学校就在村里,三间下木上篱笆的瓦房,厕所就是后面稍有遮挡的茅坑,操场就是别人家的院坝。学校的老师是代课老师,教所有科目,没有音乐,美术,唯一活动课体育就让我们自己玩。
从来没有请家长一说,反正不听话不是去后面站着,就是去前面跪着。小时候的我们经常被父母棍棒伺候,根本就不怕罚站罚跪的。对比这些我们更怕写作业,背课文,当然背不了也是要罚跪的。
三年级之后由于政策调整我们原有的小学和周边几个村的小学合并为一个大的小学,当时我们小学罕见的出现了一班,二班。
转学之后,有不适应,小孩子适应能力强,几周之后,已经完全融入新的群体。
那个语文老师教了我们三年,对他,没有什么美好或不愉快的记忆,一个平凡的学生,对老师记忆的美好,就应该是老师对他的付出或是关爱。看群里他们不断的讨论着这个老师怎样怎样,我唯一记住的只有他的名字。
我们三年换了四个数学老师,第一个是年轻力壮学体育的,上课因为学生不听课,让学生互扇巴掌,甚至于动手把一个女同学的耳朵扇聋了。老师是调走了,可就给我们的伤害却一直都在,那段时间我一直都在想,那个同学以后怎么办?我们会不会和她一样遭受这样的情况。后面不断来了两个老师,都是很快就离开了,一个乡野小学,就是现在在地图上就是一个点,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带我们毕业的那个数学老师,是一个老头,表情严肃,上课极其认真,对待我们的作业是一丝不苟啊。是他让我开始独立的去思考一个题,思考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他改变了我对学习的态度。当初的他只是多布置了一道思考题,我只是多思考了一下,并且把我的想法和他沟通了一下,却转变了我的整个学习生涯。
上课我帮别人传过纸条,也不知道最后成没成,帮他人背过锅,和同学一起八卦过八大天王,四大金刚,还有美女组织七仙女。体育课去学校后面抗战留下的窑洞里烤过红薯,烧过土豆,放学看同学顺手牵羊摘了他人的梨子也想试试,太矮够不着。
第一次长大就是发现旁边的小姑娘衣服很好看,还特会夸人,而我却怎么都无法说出那么动听的语言。几个顺路的小同学早上会叫我起床(别问我为什么不是一起去学校,因为我赖床),放学一起唱歌回家。小姑娘们会把大家的零花钱放在一起去买雪糕,如果钱不够会买冰袋,让每个小姐妹都有一份。校外的竹林,山林是放学必绕进去的路,为了多玩会儿,为了和他们喜欢的小男生多吵几句嘴儿。
看今朝
班上上完初中就打工的有一半儿,现在他们天南海北做着不同的工作。男生一般在建筑工地里搬砖,砌墙,做装修,女生大部分就是工厂做合成,商场卖衣服,小铺子做老板。
他们普遍有两个孩子,大的基本七八岁的样子,男生二十二岁,女生二十岁结婚已经算晚了。有个女同学孩子已经上初中了,初中毕业就结婚生子。他们在群里感叹生活的不易,我们在羡慕他们的孩子已大。
上了高中的同学都会上大学为了拿个文凭,当然专科本科都有。现在生活都一样,上班挣钱,下班养孩子。貌似这些上过大学的同学并没有那时理想的那么好,前几年物价低,没上大学的同学基本都在城里买了房,养了孩,有了车。当我们毕业开始挣钱有存款买房进入另一个人生阶段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根本买不起房,所以租房结婚生孩子,还有背负买房的重担。
刚开始,大家聊过去,聊老师,聊同学情谊,到现在,大家聊工作,聊孩子,聊生活不易。
一个微信群会不会打乱我们的生活我不知道,我知道很多人因为这个群想起了那个年代,读小学交学费,零食最贵五毛钱,黑白电视只有一个台。想起了那个小小的自己,小小的同桌,在记忆里永不老去的老师。
愿大家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