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影响圈和关注圈,我甚至觉得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关注的问题,这就是关注圈。其中有些问题是我们无法影响,无法改变,无能为力的,有些问题我们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那就是影响圈。
对于我们能够影响的事情,我们需要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们的责任就是改变,嘴角的线条与微笑,真诚平和的态度,接纳这些问题,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习处之泰然,如此才不至于让问题制服了我们。
回顾自己4月的工作情况,冒烟通不通过这件事情,我只能是间接影响,无法直接控制。自己可以尽量多测试一些案例,找对方给冒烟案例,自己首先执行一遍。但最终的冒烟结果我是不能够完全掌控的,那么我担忧也没有用。
开发进度缓慢,很多功能没有实现,测试过程有很多问题,我无法控制开发的工作,但我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可以抓重点测试,提缺陷,然后催开发尽快的修复缺陷,但是他们要是就是不改,我也无能为力,不必苦恼。请求外围系统造数,我可以罗列好造数清单,联系督促外围系统的人帮忙造数,但要是对方很久不回复,影响测试进度,我应向组长反馈,自己不断跟进,但自己不必为此愤愤不平,觉得外围系统的人真难打交道。测试不顺畅的时候,组长过来询问测试情况,自己大可不必去抱怨,以质问的口吻回应组长,自己可以影响自己的情绪。
正如李中莹在《重塑心灵》一书中,说道:所有人的内心困扰,都是来自一些信念、价值观或者规条的冲突,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是起源于两者内心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
所谓信念,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认为的,自己应该怎样怎样,别人应该怎样怎样,世界应该怎样怎样。如开发应该按照我的测试进度完成开发,外围系统的人应该在10分钟内回复且给我造数完毕,测试的进度应该跟顺畅…这些是我内心自认为应该怎样怎样的,一旦现实情况与预想不符,甚至相反时,自己就会埋怨、苦恼甚至生气。
如有些人塞车时就破口大骂,塞车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破口大骂也没用什么作用。更夸张些就是杞人忧天,如有些父母担心子女的一切问题,见过上大学的儿女居然把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清洗的。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看过这么一张图片:在大火熊熊燃烧的家门口前,一家人镇静地留下最后一张合影。真是的情况是:家里的房子突然失火了,父母带着孩子逃出来,看着燃烧殆尽的家,等消防车来救火已经为时已晚,爸爸对家人说:“家没了可以再建,你们平安就好。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只有坦然面对。”
以《尼布尔的祈祷文》中所说的结束: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给予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我智慧,
分辨这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