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01-
我们总想着,有些事情就留到明天再做吧,反正也不急。可是,为什么不从今天就开始做呢?也许,今天,就是最好的日子。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长期不工作的人是怎样一种精神状态?里面的回答除了极少部分的自由职业者,拥有着高度自律的人以外,其他的回答里,无一不体现着焦虑二字。不工作就能活下去,实现财务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大概是所有人的梦想吧。
可是,一旦让你空下来,并且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你接下来一年的生活开支的时候,也许该开始一两个月会在旅行,拜访亲朋好友中度过,在之后的日子里,绝大部分人都是在惴惴不安的情绪中度过的。不知道一年后自己还能不能养活自己,不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生活,等等等等,这种焦虑,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
这种焦虑感来源,就跟我们平常的拖延症是一样的,非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行动,尽管在前期不断地告诉自己,该开始了,来不及了之类的话语。不管如何焦虑,都不想开始行动,这大概是一种逃避行为吧。
-02-
心里压着事儿,不管是看电影还是看书的时候,总感觉有事情没有完成,然后,电影没有好好看,书也没有好好读。整天想着是不是该开始行动了,然而身体还是躺在床上。
就像节假日时的我,明明有很多事情要做,却偏偏一天拖一天,非要等到最后一天的晚上,才开始行动。在之前的时间里,焦虑感时刻裹挟着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但是还是该吃吃该睡睡。
为什么不开始行动,为什么不早点开始?大概我们都有着逃避的本能吧,逃避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选择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
一部电脑,一根网线,一份外卖,就能毁掉一个人。这话说的不是没有道理。那些想要开始自己的自由职业者之路的人,刚开始兴冲冲地辞掉了工作,打算在家码字为生。给自己定下了严苛的计划,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开始写作,几点开始锻炼等等,满满的一张计划页贴在书桌上,看一眼,便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
第一天,闹钟响了,再睡一会吧,睡到中午,叫了一份外卖。吃完饭坐在书桌前,没有灵感,怎么办?看会电影吧,说不定灵感就来了。于是,一下午的时间又没了,晚上再点个外卖,草草写上几千字,睡觉。
第一天就如此,第二天,第三天,可想而知了。
-03-
当一个充满希望的假期开始时,我们总会十分向往,并且给自己定下一个十分充实的计划,但是却总是计划而已。
就像胡适打牌日记里写的: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大概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了吧。
想要做什么,马上就开始行动,这样的人,大概无往而不利吧。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8天
写到后来,一直在聊天,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真的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原来那些早上4点起来看书写字的人,真的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