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放大器”

长期招募会员,首次开通送一个月免费会员,点此链接即可开通

3.“资本配置是价值的“放大器”

高塔姆.拜德认为:

当企业将权益资本视为黄金时,即便是那些内部复利增长机会有限的企业,通过严格的资本分配,也能创造出巨大的股东价值。

如果多余的自由现金流无法再投资,那么就寻找合理的资本分配,可能也会带来股息或价值增值回购和收购。”

特利丹科技公司的亨利·辛格尔顿(Henry Singleton)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分配者。

如果他的公司股价市盈率达到40倍至50倍,他就会发行股票来收购股价较低的公司。

如果他的股价市盈率低至个位数,他就会回购股票。在股票估值过高的情况下,以低稀释度筹集资金是一种明智的资本配置。

资本配置是企业内在价值与股东价值之间的桥梁。管理层如何分配现金(分红、回购、并购)直接影响股东回报。 

例如:

巴菲特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核心逻辑----以保险浮存金为“免费弹药”收购优质资产,通过复利效应实现财富滚雪球。

保险浮存金是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后,在赔付前可暂时持有的资金(类似无息贷款)。它不属于股东权益,但可长期用于投资。

公司的保险业务越强,浮存金越多,投资能力越强,反过来,利润反哺保险竞争力,然后,新的浮存金涌入......从而实现规模滚雪球。

比如:1976-1995年,巴菲特分阶段低价收购优质企业GEICO。1976年先以每股2美元买入1300万股,后逐步增持至控股,1995年全资收购。

之后,GEICO的浮存金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提供持续弹药,投资于苹果、可口可乐等公司,形成“雪球效应”。 

当资本以放大价值的方式配置时,股东既受益于增加的内在商业价值,也受益于增值行为。反之,则可能损害股东价值。

2011年惠普科技以111亿美元的高价收购Autonomy,收购仅一年因整合失败减值88亿美元,相当于惠普当时市值的1/5,直接导致股东财富蒸发。 

因此,投资者需警惕“帝国建造者”——管理层若以营收规模而非ROIC衡量成功,往往会滥用资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