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南京招待中外记者发表谈话时明确表示:
“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
《台湾先锋》首先转载了戴季陶为该会所作的演讲稿《孙中山与台湾》,为该刊的立论定了基调。
戴文的核心是阐释孙中山关于台湾问题的主张:“总理对我说:‘我们对日本问题,最少限度的主张,有三个:一,要日本废除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二,要从台湾与高丽两民族,在最少限度使能自治的实现;三,要日本对俄国不可反对俄国政治的政策,并不可阻止俄国与台湾和高丽接洽,这就是我们要主张最少限度的事项。’”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1年出版的《台湾省通志》刊载,孙中山在病中曾留言:“日本必须放弃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应在台湾实行自治等。”
孙中山《建国方略》:“台湾者,中国人之土地也,久为倭奴所占,既光复之后,而未将其归还我中国,故我国人对台湾之主张,岂能因甲午之战而中断乎?”
1925年3月初,孙中山留下《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20年代初出版的《台湾新青年》刊物发表的一篇文章说:“若要救台湾,非先(从)救祖国着手不可!欲致力于台湾革命运动,非先致力于中国革命成功。待中国强大时候,台湾才有回复之时;待中国有势力时候,台湾人才能脱离日本强盗的束缚。”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的噩耗传到被日本占领达30年之久的台湾岛,引起台胞一片哀恸。《台湾民报》发表社论《哭望天涯吊伟人》,说:“西望中原,我们禁不住泪泉满面了。”该刊不惧日本统治当局之忌,公开表露出中国人悲从哀来的真情。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至1929年6月南京中山陵建成举行“奉安大典”为止,台胞每年3月12日都要举行悼念活动。1927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两周年时,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曾发表《敬告中国同胞书》,表示台胞要认清时潮,急起直追,来参加祖国的革命,加倍努力实现孙中山的理想。在提出的口号中有:“台湾的民族是中国的民族!”“台湾的土地是中国的土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不死!”“中国革命成功万岁!”等。
1946年10月4日,杨心如在台湾病逝,弥留之际,对其子言:“予随孙逸仙先生革命最早,言悔后死,今强寇已除,台湾光复,予向不善治家产,无一遗物,汝等或留台、或归乡均可。但须自立自强,勿辱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