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内心是有震动的,很多年以来,与原生家庭之间的情与殇一直让我无法之和解,更无法与自己和解。个中缘由只有自己倔强的无法理解,找不到突破口,心灵与情感一直处于游荡的状态,无处安放。只能是随着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理智上告诉自己,父母当时或许有他们的难处,他们处在那个年代,生活带给他们的苦难和压力也让他们无可奈何,为人子女,我们需要理解和包容。但是情感上一直无法与他们,与我自己和解。因为有一些伤害,终其一生都无法治愈,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对于这句话我有刻骨铭心的感受。
再次选择这本书来精读,是希望自己在自愈的这条路上,能够有新的发现和突破。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中找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造成的影响最底层的逻辑,然后想办法破局,给原生家庭一个解脱,给自己一个解脱。
2、这本书的豆瓣评分如何?
本书豆瓣评分7.4分,由于对精神分析领域了解不深刻,所以无法客观的判断这个评分是否属于客观的评价。
3、这本书的作者是谁?有哪些标签和亮点?
本书作者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关注儿童早期心理创伤及其对成年生活的影响,她颠覆了传统的儿童心理学观点,提醒世人注意到父母对儿童的侵犯所带来的影响,并在欧洲引起巨大共鸣。米勒出生在波兰犹太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纳粹的迫害中幸存,1946年获得奖学金进入瑞士最古老的巴塞尔大学,1953年起陆续获得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博士学位,并接受精神分析训练。米勒2010年辞世,享年87岁,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著作,为广大读者拓宽了看待儿童心理学的视野。
代表作有:《身体不会说谎》、《夏娃的觉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