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兴,则经济兴,市场活,则经济活。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福建的民营经济增长值占全省GDP的70%,吸纳了80%的就业岗位,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一如既往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深化改革,打好政策“组合拳”。政策是指挥棒,是航标灯。政策激励是否到位,对于民营经济的活力至关重要,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一要发挥政策激励导向。舍得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民营经济和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作用,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专项支持计划扩大覆盖面、提升增信力度。二要抓好政策支持落地见效。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市场准入等各种隐性壁垒,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三要提升政策知晓度,加大对于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把政策精准传递到企业,在如今传统产业转型的关键期,为发展举旗定向,提振民间投资信心,让民营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业、放手创造。
打破堵点,送好要素“大礼包”。“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眼下正面临需求不足的困扰,民营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的压力特别大。民营经济要发展,必须着力破解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难点、堵点的问题。一要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积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二要加强数字平台建设,抓住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创新发展机会,增强平台企业的内生动力,实现平台经济在引领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方面的带头和带动作用。三要激活人才活力。深入分析民营企业人才引进难、创新难、降成本难等问题症结所在,针对企业的行业特点,“一企一策”解决问题。
畅通渠道,当好服务“店小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晋江经验”的产生,得益于良好的政企互动和亲清政商关系。一要持续开展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下沉,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梳理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畅通企业诉求渠道,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二要注重搭建平台,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持续做好“万人助万企”工作,推行“政商直通车”,推动实现政企沟通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三要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出台政策法律保护产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当前,福建的民营经济发展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立足八闽大地,我们要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大胆发展,谱写“晋江经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