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刚开始的时候,就计划清明小长假,要么带娃回娘家,要么周边转转。可真到了长假的时候,种种因素立马跳出来,回家不行,转转也不行。只能重新计划一个平淡日。
是什么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是你将计划当成行为准则而非任务。
01实情记录
人们常说“如何度过一天,就如何度过一生”。不愿意以后回想起来,每个长假都是复制粘贴般无趣重复:吃,玩,睡。
小长假3天除了希望自己身体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之外,更希望过的有意义。因此给自己你定了如下计划:
计划完成的还比较满意。1.根据《生活的哲学》页数,确定每天看152页。正好2天看完,第三天输出文章。目前文章已经在整理中。
2.4月份要看完pmp复习资料,同样方法确定每天看25页。
3完成厨房台面,地面,柜内清洁,整理工作;房间整体大清洁,以及换季衣服清洗和调整。
4.陪伴孩子室内,室外玩耍,下雨天在室内,我们一起更换玩具,阅读书籍,室外:加强身体锻炼,人际交往。
额外在做家务的时候,刷完10集日剧《非正常死亡》。
学习到2个技巧,分别是:
1.计划是否能够执行,关键在于计划的指定。
比如这次计划中,3想是必须完成,1项需踮起脚尖才能完成的漂亮。难度系数在可控制范围内,有利于完成计划及增强自信心。
2.项目多才需要时间管理,项目少请做好专注。
做家务是个特别繁琐,细致的工作,如果可以我希望外包给专业人。但老公不接受,也只能我自己做。把他看成减肥挑战项目,提高兴趣度。从最麻烦的项目开始清洁,这样想偷懒的时候可以安慰自己,剩下的都是简单的,几分钟就完成了,忍忍吧。
02书、影
参加了很多的训练营,新媒体的,写作的,手账的。里面牛人太多,也看到一些学员的成长,焦虑自己的进步为啥真么慢。慢慢的一些打卡活动也不在坚持做。节前在新媒体的微信群领了知识点解读活动,节前的工作琐碎,其中一项还出了点意外,就算这样我还是完成了工作以及分享。这个事件给了我太多的自信心。原来,迷茫啥的就是你想太多,下定决心了全心全意的投入去做就好。
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当你走进哲学,才发现那些不证自明的浅显道理,并不是那么无可辩驳。而你以为的穷途末路,也未必没有柳暗花明的可能。本书就是我的柳暗花明。
一直以为哲学是金字塔顶端学问,关乎政治,国家,利益。与我?关系不大。可是书中例举的几个例子,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书中提到:塞内加说,我们每天都要省视我们的灵魂,以便记录他。这不就是我每天记录手账的意义吗?希望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方便调整自己的步伐。
书中还提到:
当负面情绪击倒你时,你问,我对它是否做出了智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合理的吗?我能做出更明智的反应吗?
这已经是行动指引了。
但是由于自己沉静在所谓的迷茫中,觉得自己没有提高,没有进步。因为懒,懒的自省,懒得付出,懒得等待。付出了立刻就要求回报是小孩子的行为。
外部的变化不应该是你感到焦虑,更多的应该从内心,从你真正遵守的行为准册出发。文化的多元,幸福感也必定是多元。
在我们文化中,死亡是非常不吉利的东西,是不能广泛自然的谈论的。正常死亡都是这样。非正常死亡就更甚。10个案例,基本涵盖了热点痛点话题,校园暴力,刑满释放人员融入社会,变态杀人案等等。法医的工作是真的没有价值么?抽丝剥捡的还原去世前真相。还原人性的复杂。
人去世分什么好人坏人呢,他们只是碰巧死了,我们也只是碰巧活着,碰巧活着的我们不能把死亡当成不吉利的东西。
03亲子
第一天下午四筒在家玩玩具,磁力片,兴趣不大;积木,好像也不爱;钓鱼,已经把钓鱼竿折断了。看着无所事事的娃,我提议我们整理你的”玩具仓库”吧!让她自己选择以前的玩具。隔一段时间换一次玩具,这样保证了玩具新鲜感,又不浪费,还能锻炼收拾能力。四筒也很喜欢掌控的感觉,哗的一声全部到出来,自己翻翻捡捡。找到喜欢的放肆大笑
她找到了巧虎大扫除玩具和书,按照书上画的,巧虎妈妈拿着簸箕,巧虎拿着扫把,练习扫地。我们也模仿者扫地。
游戏力的效果比单纯说教好太多,思考如何将收拾玩具等具体行为通过游戏来加强巩固。
这是孩子就给我的思考题。
04后记
小长假就这样过去了。之前总是抱怨角色不同,赋予的要求也不同。时间因为角色而变得破碎。但你找到了具体意义,行动就变得有意思。
如果你觉得迷茫,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忙!
现有的任务是按照完美的标准执行么?银行卡的余额能够支持你一年的生活么?
没有?只管去做好当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