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的大九湖村委会停车场,有一面公告板,展示的是“大九湖镇坪阡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对社区的红白喜事的操办和随礼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像是整个大九湖镇的规定),
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除婚事丧事外,其它事宜不宜庆贺、操办,一定要办的只许直系亲属聚餐,不得接受非亲属的礼品礼金;
生日宴:六十岁以上,整十年岁数可以办(60、70…100);
婚丧事和生宴:每桌10人100元标准,不超过20桌。三代内亲属不超500元礼金,其他人不超过200元;党员、公务员、社区干部不得收受亲属以外的礼品礼金;
婚车不超六辆。
看着这个展板,我想到之前和同学小聚几日,她夫妻二人抽空去参加了一个葬礼和一个婚礼。他们说一两个星期就会有红白喜事要参加,有一个星期参加了五个。话语中满是无奈!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有,尤其在土生土长的家乡生活了几十年的。
我们从小长到大和别人建立了各种关系:发小、同学、邻里、亲戚、战友、同事…中国人与人为善,每个关系都想相处的和谐、友好;而且我们自古便有“礼尚往来”“来而无往非礼也”的说法;还有,我们好面子!于是便催生了“关系文化”,要搞好“关系”,必须有“走动”即交往。空着手不叫“走动”,有可计算价值的载体才能衡量关系的远近、感情的厚薄,这载体最直白的就是礼金或礼品。
送礼金礼品不能白眉赤眼地直接给,我们多含蓄。红白喜事是最好的机会和理由,生娃、生日、升学、结婚、过寿、搬家、升迁、出国…要祝贺的事情太多,多到后来已经成了负担~主家的和客人的。每个人都已被写在了礼尚往来的账单上,被系在了新朋故友的关系网上,抹不掉、解不开。
我听过的最无奈、最瞠目的随礼是打白条!在一个经济不好,下岗工人多的老工业区,很多家庭生活已经很拮据了,但还要不得不参加红白喜事。因为不参加,会被“挑理儿”,会被“笑话”,会影响之后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你曾收过人家的“礼”,礼尚往来是必须的,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声誉。“礼”是送出去了,有多少是真心的祝贺呢?
这样的礼尚往来就像系上死结的一圈绳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一笔笔感情帐时间越久难以计算、难以斩断。而且,红白喜事还是是行贿受贿最好的掩护,为贪污腐败提高了便利。不知道大九湖镇哪里来的勇气和力量,一刀斩断!
人人都曾陷在老账老关系里,无力挣脱。按说新章程应该应和民声、大快人心,但那些年岁大的人、事情少的家庭,他们之前随了太多的礼,这个章程他们会喜欢吗?
不管怎样,红白理事会的章程既然已经贴出来告知天下,推进、落实是必然的。改掉陈旧落后的习俗,短痛是有的,长久来看,一定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