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本文为《掌控习惯》读后感,文章最后附上《掌控习惯》此书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
关于目标
从很早以前,我意识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当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实现了某个目标之后,我们就开始变了。
举个学习方面的例子: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实行严厉的教育,强制让孩子好好读书,关注点和考核点则是孩子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则加大压力,考得好则表扬,用结果来评论。这种情况下,很难说这个孩子喜欢学习,习惯学习,只能说有人逼着他往前走,被动的往前走。一旦有机会拥有自主权,我相信他会放弃这种生活选择另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
如果他的目标是高考考个好大学,到了高考结束后,很可能就没有拼劲了,因为已经实现了目标,目标就不存在了。而为了这个目标也付出了很多,疲惫的身躯需要休息一会儿,可能老师跟父母也说过类似的话,“等你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所以一旦实现目标,接下来的生活进入一段懒散和敷衍时期,自己应付自己的人生。
除了学习,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爱情,这里就不细讲了。所以目标到底是什么?长期重复的行为为什么没能养成习惯?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引用《掌控习惯》这本书来回答,关于我们的行动可以分为三类:
刚刚说的目标就是第一类,一个具体的事实,为了这个目标而行动
第二类是过程,注重过程,比如保持家里的整洁,那就是更关注于定期打扫整理这个行为习惯
第三类是价值观,你的身份是什么,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这会直接影响你的行为
三者并没有明确的区别,最大的差别是在意识上的不同。当你想成为一个好学的人,当你如此定义自己,那么过了高考,对你而言也只是人生的一次关卡而已, 这不是学习的结束,无需重新启航,只因你从未停止。
也就是,当你有了目标,如果这个目标成为你的身份,那你才能长久的执行下去。身份的认同就如《喜剧之王》里周星驰的那句经典台词,我是一个演员,就算不被人认可,被成为跑龙套,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身份,也正因如此,他才能不懈的努力下去,贯彻自己的行为。
关于习惯
第二个纬度来解答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习惯。习惯是无意识的自动化行为,就像出门时随手关门等动作,习惯往往是习以为常不需要自己控制的行为。
回到标题的提问,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些行为变成习惯,所以得到目标后就打回原形了。
高中的时候大部分都是6点起床,到了假期休息的时候更是难得的睡懒觉的时间了。三年的时间,我还是没能养成早起的习惯,一想到要6点起床就觉得心塞,我之所以还是能坚持下去,是因为这是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我是被动的在执行这一个行为,如果有的选,我会选择晚点起床,比如大学期间,大部分时候课程都没那么繁重,可以睡到8点甚至10点,我就不再6点起床了。
到底怎样才能有意地养成一个好习惯呢?拆解一个习惯后可分为四个部分:提示,渴望,执行和激励。
我们看电视的行为习惯是怎样的呢?
1、回家,一进屋就是客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电视,这就是一个明显的提示;
2、接着我们内心想到某节目快要开始了,这产生了内心的渴望,渴望引起我们大脑的兴奋促使我们进一步行动;
3、随后我们拿起桌面上的遥控器,轻轻一按就开启了电视,这是执行阶段;
4、当我们如愿看到了电视,我们大脑立刻释放了愉悦的信号作为奖励。
按照这个行为步骤,让我们看下早起是如何失败的,
1、闹钟的声音或者手机的震动提醒着我们早起,但是还在睡眠中的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力很薄弱,所以这个提示一旦不够明显,甚至无法叫醒我们;
2、接着我们内心如果没有起来的欲望,我们就放弃了,如果是上学期间,内心的欲望应该是不想迟到被惩罚,不想违反规则等;
3、随后是艰难的执行,用自己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身体,用意志力抵抗睡意;
4、早起的奖励是延迟的,当我们按时到达没有迟到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一丝放松感。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早起难以成为习惯,这是因为它的四个步骤实行起来如此艰辛,难以连续,延迟的奖励也没有即时奖励来得诱人。如果不想方设法调整这4个维度,很难养成这么一个困难的好习惯。
所以如果这个行为不是一个容易执行的行为,它的这4个部分难以维系,这很难会成为一种习惯。既然不是习惯,当失去了外在动力,“变心”也就理所当然了。
习惯的力量
这个世界上很伟大的一个发现就是复利。
复利可以告诉你财富增长的奥秘,复利也可以告诉你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每一个你不在意的习惯和动作,经过复利之后就彻底主宰了你的生活。每天学习一个小时,一日两日没有什么区别,一两个月也变化不大,一年过去可以看出变化但是对生活的影响不深,但是当学习的复利达到五年、十年,已经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了。正如开篇所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曾经看到这么一段话,如果告诉你,清华大学愿意给你录取通知书,但是需要你从高一第一天开始,每天6点起床,12点入睡,采用科学的安排作息,利用刻意练习,每天大量重复的学习和训练,没有其他过多的娱乐活动,没有游戏不能谈恋爱,坚持三年,你能做到吗?
反过来,如果你三年做到了这样,你没有信心考上清华大学吗?
梦想并非遥不可及,梦想无法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