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掌握自主决定权,你很难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前不久在法院实习,和一个学弟一同被分配在民庭,慢慢熟悉了,学弟常找我聊天。
“学姐,我觉得特别迷茫。”
“谁的青春不迷茫啊,你看你现在不是挺好的吗,趁实习好好学习。”
“我来法院是爸妈帮我安排的,我毕业以后肯定考不进来。”
“嗯?你学的不就是法律吗?要对自己有信心啊。”
“初中学习成绩不好,爸妈找人让我读司法警官学校,去了学校发现大家都是这么进来的,我们平时就打打游戏,不学习。”
“那你们毕业之后做什么啊?”
“爸妈要我自己考,我哪里能考上,我有个同学家里有钱,都不实习去国外玩儿了……”
言语之中听到了学弟的些许不满,从小到大他可能很少为自己的未来拼尽全力,升学有父母在,遇到问题有父母解决,在他心里,当年去警官学校是父母的决定,那么到毕业时候何去何从自然要家长买单,可是普通人家的父母哪里能包办到老?
2
听话其实很危险。
最近《欢乐颂》热播,每次关关出场我都会想到我的初中同学小Y,标准的乖乖女一枚,25岁,从未有过恋爱经验。到了这个年纪单身的不少,但是从来没谈过恋爱的着实不多了。假期回家,和小Y在咖啡店聊天,提到感情问题她一脸疲惫。中学时候被妈妈明令禁止谈恋爱,她自觉地拒绝和男生的交流。大学时候妈妈依然教育小Y要以学业为重,她以此为信条一鼓作气连续两年拿下国家奖学金。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找到了还算不错的工作还顺利考上了家里的公务员,最后还是听妈妈的建议选择了后者,最近正忙于相亲。
小Y算是我身边最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看起来一帆风顺,羡煞旁人。她不知道谈恋爱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也不太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另一半,相亲时候面对各方面条件都很登对的男方犹豫不决,若拒绝,害怕错过后不再会有,若接受,又少了怦然心动的感觉。女孩子到了25岁,是我们那个小城难以言喻的分水岭。25岁前你的爱情可以只是爱情, 25岁后,伴侣的选择常常要以结婚为目的,关乎两个家庭、关乎未来、关乎现实,在他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已经综合考虑了很多因素,她答应之前也有许多顾虑。对于直至25岁还对初恋留有最纯洁执念的幸运儿们往往没办法接受权衡利弊的爱情。小Y就是如此,留在小城的适龄男士与她的要求相去甚远,她一个一个相亲一个一个拒绝要求也一点一点降低,她说最近在尝试交往的这个相亲对象,家里人都觉得很满意,虽然两人认识已有大半年,但一想到可能要嫁给他,内心还是很抗拒。
小Y的人生就像是一盘棋,她是一枚棋子,家人对弈。很久不见,我们的聊天进行到一半,小Y的妈妈打来电话,她一脸无奈地说:“天快黑了,我妈让我天黑之前回家,我得走了……”
3
在五十岁的年纪里,活出二十岁的年轻。
孝顺的孩子都有盲目听话的毛病,从小固有的信念是听妈妈的话,于是不知不觉听了二十多年。自1983年计划生育开始实施以来,独生子女成为父母的全部,家长事无巨细地为孩子考虑决定着一切,子女的依赖感习以为常,早淡忘了作为一个成年人享有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和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义务。其实,有时候父母只是情到浓时而不自控罢了,怎么办?
Freud said :Love and work. Work and love. That’s all there is.
弗洛伊德说过: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是爱情和工作。
这是电影《实习生》中主人公Ben最喜欢的一句话,70岁的他已经退休,妻子去世后他用积蓄环游世界,每天早晨无论晴雨都准时于7:15分到星巴克看报,尝试过了所有可以想到的新意,打高尔夫、看书、看电影、练瑜伽、学习中文甚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去面试一家购物网站公司做实习生,他一步步在践行自己数年得出的结论,keep moving。
在做实习生期间,Ben因为早些时候积累的经验与数年来不曾放弃工作和努力,较之身边的年轻人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魄力,更沉稳,做事情考虑更全面,为人更周到,老板和同伴都颇为赏识并且愿意和他成为好朋友。Ben不仅在工作中自我实现,还找到了新的女朋友,退休后的keep moving无疑让他享受着更为稳重的年轻体验,于七十岁再次达到工作和爱情双赢。
很多传统观念带来的弊病简直细思极恐。有些家长在四十多岁甚至更为年轻的时候就退休了,子女这时候也开始有了工资往往会拒绝父母试图找新工作赚钱的提议。父母这把年纪了还要出去赚钱,在别人眼里极有可能成为子女的不孝和无能。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都被传统观念束缚太紧。就像《实习生》中Ben信奉的那句,工作和爱情,是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四五十岁这个集活力与经验并存的年纪就开始静静等待老去,岂不是对生命的辜负?
不断的自我实现往往是一个人保持生命活力的灵丹妙药,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离开工作岗位的人头脑更容易迟钝退化得更快呢?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对子女事无巨细的关心和对其生活的掌控,其实是因为太清闲无法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产生了对自己未来的恐慌?父母尝试忘记年龄的束缚,充实自己的生活或许比把人生的所有期望寄予在子女身上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