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业被风吹走了
集中在操场上开的散学典礼结束后,我把康的妈妈留下来多交代了几句话。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她也是第一次见到我,凭直觉,我一眼认定她就是康的妈妈。叫住她的时候她正跟几位家长倚在一起聊家常。当我径直走向她,叫她一声“康妈妈”时,她抬起头,随即触电般地定住了,接着微微耸肩,双眼滴溜往上转,一副无故中枪愕然的样子。在心底里感慨,这遗传基因果然是神秘强大的,康平日里被我点到的时候也是这般的模样。
康是个大神级的人物,在我们这个班。
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他给我送了一个月饼。那天课间休息,我正在争分夺秒地收拾好自己欲要崩溃的情绪。默默间,只见一个敦实的身影噌噌噌地跑上来,掏出一个月饼,说“老师,送给您!您消消气消消气!”
这就是康,第一印象:微胖,厚实的胸膛,大眼,白皮肤,胆子大,会说话。回到办公室后跟数学老师提起这个可爱的大男孩。数学老师是这个班的前任班主任,他先是侧头认真听着我的表述,随后意味深长一声“哼”,说:“他呀,故事多着呢!”
之后,我就渐渐地在这些飞逝着的日子里去了解了他过去的故事并参与了他往后的一连串的故事。
他不笨,甚至相当聪明。他平日里是很想得到表扬的,这一点又是让人感到状况还不至于太糟糕。早读晚读,他只要一瞥见我的身影出现在教室,就立马换上一副正经的面孔,挺直胸膛,拿起课本正襟危坐,大声读书。他会读书,他比很多孩子都能读得好!他高亢的读书声常带动起班里的朗读氛围。我有一次走到他身旁,面对着全班的孩子郑重地向他竖起大拇指,他读得更带劲儿了,直至读出一头大汗来。
可是,这些美好的景象仅限于我老师的眼光追踪到的界限内,老师的视线之外,那是另一幅画面了。不完成作业,打架,骂人,偷家里的钱,带刀具来学校.....每每状子告来,我便总得要寻着机会与他推心置腹一番,或雷霆万钧或春风化雨,偶尔有点点时间空隙还搜肠刮肚地旁征博引一下,用堆砌着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一个又一个道理试图温润他心底几乎板结的土壤,希望他能在某一个瞬间醍醐灌顶拨云见日悬崖勒马改邪归正。我想我是了解他的,他的家庭环境他的生活经历他的受教育的经历,我更知道他还是个孩子,一个懵懂的想大胆往前走可是却总是被各种刺激物诱惑着的孩子。
一个孩子的成长,本质上是曲折的,缓慢的,渐变的,复杂的,就像人类社会发展一样。我总要努力往心里装下诸如这般众多的理论,才能让我得以保持冷静,保持思考的状态,保持对人对物的悲悯仁慈之心。所以,作为这园子里的园丁,最好的心态是该修枝修枝,该培土培土,给他(她)阳光,给他(她)空气,给他(她)水,你先不要去想象收获几许,尽管好好去享受你一个园丁的劳作过程,或许,在未来遥远的某个春日里,你稍稍抬头就可以感受到“草色入帘青”的美!
那个早上,天气沉闷,没有一丝风,像是在酝酿着一场暴风雨。组长到校后一如既往地收作业,一如既往地把没有完成作业的名单上交。我又一次看到“康”的名字。一份抄写生字的作业而已。
把人找来。谈话。他说作业写了,忘放家里了。这个理由使用频率太高,不可信。我说好吧,我打通了他爸爸电话,叫他爸爸从家里把作业拿到学校来。电话一接通,他爸爸那嗡嗡嗡的苍老疲惫的声音立即从手机另一头传来。他低下头,咬着嘴唇,眼睛试图左右瞥瞥…
那天,康的爸爸并没能把他孩子的作业交来。
第二天,我收到他交上来的日记,标题是“我的作业被风吹走了”。
文章表达得还不错。从我打电话的时刻写起。字迹不太工整时常写错别字的他竟也花起心思来斟酌词句。爸爸的电话一接通,据他所描述,他的心跳便像小鹿乱撞似地蹦起来……爸爸的话音一传过来,每一句话便又像一块快巨石砸在他的心间……他突然间对比喻拟人等等修辞手法如此热衷,看得出是使上吃奶的劲儿无论如何也要用上老师教会的表达技巧,像一个平时穿着朴实的人猛然间煞有介事地扯来一些时尚元素来装点自己的外在似的,有点突兀有点刻意雕琢,但却不乏拙朴可爱!他继续写,放学后回到爸爸的工作的地方,看到爸爸一个人在雨中忙碌的情景,又联想到爸爸往日间养育他的艰难……晚上回到家,找啊找找啊找,还是没找到传说中写完的作业。突然间,看到窗户敞开着,然后郑重总结:“哦!原来是被风吹走了。从此,我只能恨风了”。
我捧着他这篇日记,读给全班的孩子听。孩子们笑,那笑声里应该包含着大家心知肚明的内容。康呢,一说读他的文章,他就立马定住,愕然的样子,然后耸耸肩,双眼往上翻翻,一副无故中枪的样子。不过,他是欢喜的。我避开去谈论他文字里自以为是的小聪明,重点强调最后一句“从此,我就只恨风了”的表达效果。我在日记的后面给他留下一句批语——“我等着风什么时候能把作业吹回来!”。
次日,晨读。我一到教室,康就奔过来。一边塞给我他的日记本一边说:“老师,昨天发生的两件事我都能写下来了”。我打开,日记本里还夹着他补写的生字作业。
我问:“风这么快就把作业吹回来了!?”大概这句话又一次精准地点中了他的某个穴位,只见他先是定住了,继而伸舌头,耸耸肩,翻翻眼睛,中枪倒下的样子。一旁的众生便笑了,笑声中,我们开始了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