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孤独是常态,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着。看了最近一期的《脱口秀大会》,主题是孤独,让我思考的是,我们嘴上说的孤独是否是真正的孤独。
我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与母亲、姐姐一起生活,小的时候不明白什么是孤独,每天上学都有小伙伴一起玩耍,让我印象最深的,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就是孤独吧。八九岁的时候,渐渐开始懂事,看着别人都有爸爸,我总会问母亲,为什么我没有,母亲笑着说:你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要很久以后才会回来。我半信半疑的点头,长大后才明白母亲当时的苦笑。
慢慢长大,小的时候我应该是很听话的孩子,偶尔贪玩,但大多数时候都很听母亲的话,母亲最生气的时候也只是说我几句,我从小到大没挨过一次打。小时候的孤独,大概是虽然有人陪,但还是缺失了一些爱。
都说一个人的性格与家庭环境有关,在我看来是不置可否的。初中,我住校,每个周六下午回家,睡一晚之后第二天又要回到学校,母亲是个老实人,和我很少有聊天,只是给我点生活费,叮嘱我好好学习,多吃点好的。高中,到了县里面上学,除非是有急事,不然很少回家,而母亲也只是有时候周末会打电话过来问问我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大学,我离家千里,几乎是每年回一两次家,也会和母亲聊聊琐碎,但通常都不会太久。
我现在的性格是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每天宁愿和文字打交道,他们都说我很孤独,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如果非要说的话,他们这种所谓的孤独大概就是我只是喜欢独处,他们却误以为这是孤独。
距离产生美,距离也能产生隔阂,矛盾。到了大学以后你会渐渐发现,曾经和你玩的很好的朋友很多人都很少联系了,只有少数人还在维持着联系。因为我性格的缘故,我和所有人基本上没有联系过,我不喜欢说过多的话,不喜欢在朋友圈空间分享打卡,更不喜欢向旁人表露自己的心情,我认为这是孤僻,真正让你觉得孤独的是距离,它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现实的距离,更疏远了心灵上的某种特殊联系,久而久之,对方会越来越不理解你,不明白你在做什么。
社交软件的存在本来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与人之间能够更方便快捷的交流,但似乎我们越来越活在了虚拟媒体的世界,上一秒可能对方还在笑脸相迎,下一秒也不知道会因为什么而爱答不理。这也不能算是孤独,只能说距离让我们的关系变得生疏。
我经常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去食堂吃饭,去图书馆看书,打游戏也不会叫人,放假开学一个人坐车,不会和其他人结伴,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是如此,你在晚上准备睡觉关上手机的时候,你会去想今天我做了什么,好像很多事情都毫无意义,翻来覆去又睡不着,而后又再次打开手机漫无目的的刷着。
同学聚会上,你会看到大家都在聊着天吗?不会,大部分人都在低头玩着手机,早已没有年少时聚会的样子,就算你一个人坐在角落,也很少会有人去问候,你对对方说:我感觉很孤独。他会觉得你是来搞笑的吗,天天说自己孤独孤独,哪个人不孤独,每天都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谁没有那种感觉。
不知道该如何结尾,因为这个话题似乎有些沉重,借用一下《百年孤独》里的一段话吧:无论走到哪里,都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孤独是常态,我们总得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