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是听一些街歌长大的,就是那种街边小巷都在放的,手机彩铃什么的,比如《老鼠爱大米》《勇气》、《十年》等等。
后来去一些小黑网吧,听到《劲舞团》里的韩国好多歌。比如我最喜欢的李贞贤。
再后来有了自己的mp3,和那种山寨手机,好几个喇叭一起外放装b的,就下了好多什么非主流舞曲,比如《凤舞九天》,《意大利顶级嗨曲》。
后来就是许嵩、徐良、汪苏泷,小贱,乔洋,本兮,六哲,等等,一系列伤感情歌,这时候我还只会听这种旋律洗脑的歌,偶尔能看到许嵩的歌词写的还不错。
补充一下,周杰伦、陈奕迅、五月天,最火的那些KTV金曲我一直都会,因为去KTV总有人唱,但他们并不是我的青春,所以比较无感。
大学的时候,或是高三的时候,我突然学会了腹式发力,算是和普通大白嗓拉开了一点点差距,我听歌会更多关注到唱功,当时我最喜欢的歌手是张学友,因为我听了那么多,我觉得他是最会唱的,后来不知道怎么薛之谦突然就火了,也学了几首他的歌。
再后来,我就不听华语歌曲了,主听欧美流行,韩国kpop,电子舞曲和日本摇滚,以及大量纯音乐,和后摇,这时候,我非常喜欢旋律好听而且有层次感,偶尔听一些节奏布鲁斯,灵魂乐,雷鬼和小众爵士。
再后来就听到了华晨宇。
我是练高音的时候注意到他的,那首《易燃易爆炸》真的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主要是他的高音和信啊,张雨生啊、孙楠、关喆,这些人不太一样,华的高音更生硬,也更爽,虽然也有高音的美感,但会偏刺耳一点,我后来才知道那是咽音。
后来就因为他喜欢上两首歌,《creep》,《unintended》,喜欢这种偏自我压抑情绪释放的歌曲,就是迷幻摇滚,然后慢慢了解到了摇滚,了解到了乐器的音色,我从2000年开始听歌,到2023年才明白什么是贝斯,才明白低频在旋律中的作用,所以,华晨宇治好了我的耳聋,让我听到了更多器乐、合成器的声音,已及和声走向的作用。
第一次听歌还要被人普及乐理,真的是受教了。
只是再回头听别人的歌,就总感觉旋律在哪听过,然后听两三遍就能学会,听不到器乐音色的层次感,而且,有的歌手唱功还不如我。
我对唱功的理解是。
气息要稳,声音不能挤卡、断层,要游刃有余的感觉。
音准要大差不差,跑调不用说,而且我们听的都是修过音的歌,再听一些走音的歌,就很难受。
音色要好听,我不太喜欢那种硬挤出来的,所谓的烟酒嗓,这种嗓音的表达太直白和单一了,也包括一些核嗓(重金属),和薄嗓(声音卡在喉咙里)以及大白嗓(缺少身体器官共鸣)。
情感表达要投入,其实很多人唱歌就只是唱歌,只是在完成一个作品,进入不到情绪,达不到一个忘我的状态,唱歌会没有画面感,为什么酒吧唱歌,街头唱歌以及直播唱歌的人,很容易油,就是唱的太多了,情绪处理已经机械化了,反正哭腔一出,高音一出,那种挤出来的声音一出,很多人就觉得,嗯,有感情,卖力气。
技巧是必须的,我理解的技巧就是,高音、颤音、转音、假音、气声、撕裂音等等,因为要做层次,才能刺激人的听觉。
所以,我现在听歌就很挑剔,也很少能听到让我有动力去学的国语歌了,而且我听歌不太看重歌词,我更喜欢跟着旋律带入自己的画面,不想被歌词框住。
只是很多时候会被人强迫审美,比如老板天天在公司外放一些口水歌。
一个洗脑的旋律,一个挤出来的烟酒嗓,一个很重的节奏重音,一篇很口水的歌词,一套听烂了的万能和弦,组成了一首不知道怎么形容的歌。
天天受这种精神污染真的很崩溃。
反正我以后要是有孩子,我一定要让他\她,学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