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简书文友安妮和我所有的朋友
杨家港南才几里,
竟言漂泊在他乡。
羞煞浪迹天涯子,
心潮澎湃似长江。
这是我即兴口占的一首顺口溜诗,是我在我的一个家乡群里,对一个老乡说的话有感而发的。
那时她从我们苏北平原的一个叫杨家庄的村子,嫁给离杨家庄才有三里路的港南村的一个帅锅,不料她跟我们群里的群友互动后,竟然说杨家是她的根本家乡,而港南却是漂泊的他乡。
我虽然知道她是开玩笑的,但没来由地想到自己远离家乡,浪迹天涯,漂泊于彩云之南的一个边陲小城,很是不服,就吟哦出这首诗。
我作的诗不大讲究平仄韵律,可以说杜甫会气得直发抖,李白也要吐槽吐得吐出黄胆水,当然一些捍卫诗的平仄格调的人更会对我姜稻香鄙夷不屑,但我丝毫不在乎。
“李杜文章千古在,至今已觉不新鲜。”
对于诗坛泰斗李白和杜甫,我尚且敢于挑战他们的诗作权威,对于那些东施效颦的诗坛上的吟诗作赋的人,我更是以其人之道还诸其人之身,他们看不起我,我也瞧不起他们。哇噻,我的阿Q精神胜利法一来,还怕那些矫揉造作的无名大师吗?
但是,当我看到我的简书好友安妮的一篇文章《你在他乡还好吗?》后,我就神气不起来了。跟她远离神州赤县的故园,远涉重洋,到了大洋彼岸的夏威夷相比,我从苏北平原到了彩云之南的边陲小城,根本就不算个事。
如果她知道我调侃、揶揄我的老乡这件事后,说不定她也会作一首诗:“苏北滇南才几里,竟言漂泊在他乡。羞煞浪迹天涯子,心潮澎湃似长江。”
然而,我知道她不会这么作,尽管她的文笔是那样流畅细腻,她的文风是那样朴素无华,她的文章写得那样隽永蕴藉,但她胸怀宽广如海,这从她的朴素优美的文章《你在他乡还好吗?》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安妮,其实她简书的昵称是安妮的汉语拼音加上夏威夷,这就形象地表明了她身在他乡异国,却时刻心怀祖国故园。我叫她安妮,这一方面是我过于懒惰,我不想叫那些有字母的名字,写起来也觉得不方便,另一方面我跟她是多年神交已久的简书中的文友,这样称呼起来备感亲切啊。
说实话,我以前并不知道安妮,直到有一天她来关注我,我因为在简书上关注已达上限,没有办法互关她。但看到她是一个漂泊在夏威夷的同胞,联想起自己也是一个天涯游子,顿生惺惺相惜之意,于是闭着眼睛取消了一个互关,毫不犹豫地点击回粉了她。
从此她的朴素优美的文章就进入我的眼帘,通过读她的文章,我才知道她比我入驻简书还要早。而且她那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的文笔、文采斐然的文采和才华横溢的才华,让我读罢她的文章后,顿生自惭形秽之心,深感自愧弗如远甚。
我不知不觉地在她的文章的评论区里胡吟乱咏地写下一首首歪诗,不过,虽然不合平仄韵律,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我只觉得直抒胸臆,很通俗易懂地表达了对她饱含直情实感的文章的点赞之意,这是毋容置疑的。
想不到的是,她也看我的文章,不仅认真地看,而且在我的文章后面给我打赏,不是贝啊钻地赏,而是真金白银地打赏。这就让我心中忐忑不安了,总觉得无以为报,愧对朋友。
是的,安妮对朋友就是这样热情似火,真诚待人。她在《你在他乡还好吗?》里牵挂故园同胞的赤诚真挚的感情,令人十分动容。
看了她的文章,使我想起了诗圣杜甫的一首诗《今夜鄜州月》:“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鬓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她的文章也采用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写作方法,她写她牵挂故国好友时,写故国好友反过来问她你在他乡还好吗?什么时候回到祖国后,不妨到寒舍坐坐。其实字里行间无一不充满洋溢着她牵挂故国文友的真挚赤诚热忱的感情,真心感人肺腑。
也许是她的赤子之心感动了上苍,她的朋友已经像突遇寒潮的花又逢春暖花开,正在阳光灿烂中绽放出姹紫嫣红的春天。我想,这就是震撼天地的真诚友情啊,正是,人间处处有真情,何愁战疫不能赢?待到百花齐放日,激扬文字阆苑庭。
齐帆齐写作特训营第6期第(14)篇1549字,累计18868字。(打卡主题:写写对自己成长路上影响最大的人或者是最近读过的书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