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看过一则新闻:
一个大学教授的孩子,本来有个体制内的工作,但最后她居然意外辞职了,选择了去摆地摊,专门去卖自己的各种DIY手工。
而当这位教授身边的亲朋好友得知她女儿居然在摆地摊,更是各种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还有在背地里说风凉话。
但是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却说,女儿长大了,她拥有了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希望她无论以后干什么,都能全身心投入,哪怕是摆地摊。只要努力认真,也可以干出一番成绩。
在现实生活中,如此开明的父母并不多。诚然,作为父母谁不想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少一些后顾之忧,能少受一些物质匮乏的苦,能少走一些特立独行的辛苦路。
可是父母们别忘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考试、当白领、为官,也不是所有孩子有了钱、有了地位,就能快乐成长。
能够接受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也是父母必修的功课。
就像女儿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和老公建议她报河南本土的学校。因为招的人多,被录取的可能性大,以后上学也方便,她走远了我们不放心。可是女儿有自己的想法:想岀去闯闯,见识一下更广阔的世界。
我们也只有接受孩子的选择,如果非要让女儿听我们的,岂不是在规划孩子的人生?
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当你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你特别讨厌父母把你拿来跟其他孩子比较,也特别反感父母随意规划你的人生,更抵触父母总是对你寄予过高的希望。
可是当你自己成为父母时,你却走了跟你的父母同样的路。甚至,有过之无不及。有多少父母把孩子当成你愿望的执行者、当成你虚荣好面子的炫耀牌。
记得有位名人曾在女儿的婚礼上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再以我的意志去塑造孩子,只要求她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只强调和引导她从小干什么事情,都必须有兴趣。譬如踢沙包,你就尽情地去踢;画图画,你就随心所欲地画。我反对要做什么家,你首先做人,做普通人。”
其实反过来想想,你的孩子都没要求自己的父母能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为什么父母就要要求孩子完美到极致。我想起院长在课堂上说过一个孩子讲过的话:如果我的父母把用在我身上的劲用在他们自己身上,我早成富二代了。我们是该反思一下,经营好自己而非总盯着孩子。
或者即便父母再优秀,孩子终究不是你们的附属品,他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人生要走、要过、要经历。
中国30多年来的教育靠抢跑,出现了很多的尖子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可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我们期望的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匠人,至少现在还没有。所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开始出生的时候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慢慢我们的期望逐渐降温。我们期望这个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别下岗。能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进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顺。最后你不能动的时候,所有最初的梦想都没有了,那时候的梦想就是他能在我的身边给我倒一杯水就足够了。
我们所谓的成功的人一定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但是,普通人就没有幸福吗?难道我们是一个普通人就没有普通人的幸福吗?我们普通人就没有权利谈幸福吗?其实我们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生活很乐观、很幸福。
也许在世俗的观念里,好成绩、好工作、好伴侣是成功的标配。可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拥有普通的成绩、普通的工作、普通的伴侣,如果人品好,有修养,拥有阳光积极的好心态,那么他们依旧可以过出同样精彩的人生。
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告诉他们要足够优秀,才能得到你的爱。而是让他们知道,即便他们是普通人,作为父母的你依旧不吝啬,给他们鼓励、支持和无条件的爱。
当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这篇文章容易让别人觉得我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那又有啥关系呢?我用文章勇敢表达我的观点,仅此而已!
(此刻我在鬼谷智慧营现场,没时间记录难忘的时刻,每日一省是来之前写好的,从南天门返回酒店的车上发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