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正面管教》的时候,老师讲到我们不要过多控制孩子,而应该培养孩子自己的责任心让他为自己的事情负责。父母过多的干预,只会使孩子觉得厌烦,如果父母经常责骂孩子,那孩子就没有办法发展出他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更可能体会到的是否定和自我失望,那么孩子更有可能发展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所以,学了《正面管教》之后,我也开始试着采用启发式鼓励式的言语和孩子沟通交流,也想试着让孩子自我管理,我好放手,也乐得轻松。
只是在实行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这其中的一些问题,然后才深刻明白,其实正面管教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管教孩子的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自我的修炼和成长。
我们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具有较高责任心和会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孩子呢?因为我们不给孩子机会,我们几乎霸占了孩子所有可能学习出错的机会,将孩子可能出错的几率降低为零。
比如孩子写作业,现在网上传出各种辅导孩子作业出现的奇葩事件,很多人大呼“熊孩子”怎么越来越多了呢?就是因为孩子的作业是父母一遍一遍催促着才开始的;父母还会死死地盯着孩子的作业,笔画错误要批,坐的不端正要批,写的慢还要批,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感觉如监控一般。孩子如果说不想写作业了,好多父母会觉得天塌了,所以他们会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孩子的写作业事情之中。这其实是界线不明的状况。
《正面管教》认为,我们需要共同参与家庭事务。而协商出的结果就应该每个人都遵守,比如,关于孩子什么时候写作业,谁来辅导孩子写作业等,如果协商成功,家庭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
比如,和孩子约好了七点半开始写作业,可是孩子到了七点半还是没有写,父母就开始着急了,也会有提醒,可是如果提醒对方没有任何应答呢?有多少父母开始不淡定了?如果提醒了几次还是无效呢?感受一下,这个时候我们内心的怒火是什么?
其实我们的怒火背后,是对孩子的担忧和焦虑。而当我们处于愤怒之中的时候,我们免不了就会指责,批评,吼叫甚至打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认真完成作业。
而指责,打骂等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惩罚。《为青少年立界线》一书中作者指出:
惩罚的观念或字眼都含有父母对孩子的怒气,以及孩子对父母的惧怕,只会拉大子女和父母的距离。
但“后果”就不同了,“后果”是父母设立合理的界线,以爱心说出真理,然后给予孩子自由去选择是否遵守,而且不阻挠自然的因果律,让孩子去承受“种什么,便收什么”的后果。因为后果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没有父母的怒气,没有子女的惧怕,便不会拉大父母和子女的距离,只会让孩子从中反省,将外在的架构内化,结出成熟的果子。
父母为什么做不到让孩子承担后果呢?
(1)输不起。
有了约定有了遵守,为什么父母还是难以放手,无法让孩子体验一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结果?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耗不起那些时间来让孩子学着成长;而且我们经常说“人生没有彩排”,生活不可重来。万一我们提醒了,放手了,孩子作业还是没有写完,时间久了,孩子不写作业了怎么办?学习成绩下滑了怎么办?这么一想二想,哪个父母还敢让孩子自己承担作业写不完的自然后果。
(2)等不起。
孩子自我管理和负责的能力需要一点一点地培养起来。可是这个过程里孩子需要多次的试误,而每一次的试误父母都要用心陪伴用心引导。用很多成人的话来说,本来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情,成人举手之劳就可以搞定的,为什么要等着孩子那么辛苦地一遍一遍做来呢?所以不自觉地,父母就成了包办代替户,而孩子也会慢慢地坐享其成,什么事情都不再自己思考和做决定去行动。
这种心思越来越明显地在社会中的体现就是父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开始越来越喜欢选择短平快的生活学习工作节奏,父母开始越来越功利地看待孩子的学习和行为。所以,恨不得将所有正确的优异的德行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还会等待孩子承受他该承受的错误后果,并在错误中学习吗?
(3)要不起。
有些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有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不批评不责骂,让孩子逐渐成长。可惜有些时候孩子不是只有我们在教育。
孩子作业没有写完,去学校老师检查作业,发现孩子作业没有完成,啪地将孩子名字发到家长群里,昭告天下之时,家长是否能够平心静气?如果再加一句“希望家长能够切实夫妻责任,监督好孩子的学习”,家长又会作何感想?
孩子没有按时写作业,所以熬夜将作业写完后才睡的觉,所以第二天起床无精打采,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后续的故事大家都可以想象,有一种一步错,步步错的恐慌之时 ,我们还能淡定如常,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等待孩子慢慢地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