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至万物生
1
并不是立春节气一到,春姑娘就到了。她前面有些慵懒,并不急着降临人间。也或许有些羞涩,等着千呼万唤始出来。
立春后,天气还是异常的冷。这时候在北京,下一场春雪是常有的事。这两年都是一冬没雪,过了年,立了春,反而会有一两场雪飘落。
河面上的冰依旧封着,河两边的树还是只有枝丫,光秃秃的,看不出多少生机。河堤坡上衰草枯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似乎还在诉说着冬日如何苦寒。
晴日里,太阳开始晒起来有些暖意了,但抵不住风吹的寒,所以这时晒太阳还得找个背风的地方躲着。和冬日的暖阳没多大分别,还不是春光明媚的感觉。
2
过了惊蛰,春姑娘好像一下子醒了,有些不顾一切要冲破所有束缚的意思,迫不及待地来到人世间。
低垂了一冬的柳条,突然柔软起来,枝头泛青,没几天就像笼了一层淡淡的嫩绿的雾。这时候的柳树是最美的,富有生机,孕育着希望,就像五六个月的婴儿,娇嫩可爱,又没有再大些的淘气。
杨树这个时候就没那么可爱,身材依旧挺拔,枝头先有的不是绿意,而是一串串杨树花。说是花,根本看不出花的样子,那么小,又高高在上,远远的看很像毛毛虫。这时总会刮过一两场寒风,地上会落满这种毛毛虫,清洁工估计最讨厌了。而更让人崩溃的还在后面,温度再高些,杨柳一起飘絮,密密实实,遮天蔽日,严重时会挡住视线。
梅花这时已经有些败了,毕竟她是迎风斗雪的,现在都春风和煦了。
迎春花是开的早的,春姑娘刚迈出脚步,她就一丛丛一簇簇绽放了,生怕辜负了“迎春”之名。微微的寒风,吹蓝了天空,衬着瓦蓝的背景,在刺眼的春光里,金黄的迎春展现着勃勃生机,向人们喊话:春姑娘来了!
杏花、樱花、李花、桃花,像赶集一样,纷纷在枝头开出最美的花。这几种花很难分辨,细微之处有区别,我总是搞混。花期应该也有先后,只是就集中在这一段时间,就感觉一时间全开了,似乎争先恐后,也分不出哪个先开、哪个晚了那么几天。
玉兰也按捺不住,边长叶边开出了大大的花。以前,总以为玉兰都是白的。后来,才知道玉兰也有紫色。但总觉得白色才好看,那种大大的、纯纯的白,让人看了很安静,似乎一位恬静的处子长身而立。
这时候的小草和立春时远看没什么差别,但是走近了,拨开上面的枯草,就会发现下面已经生机一片。小草都冒着头,顶着嫩嫩的、微黄的芽使劲往上钻,一派势不可挡的架势。
3
这时节基本不会下雪了,天空飘落的会是雨丝。“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有关的谚语、诗句太多了,都是在诉说这个希望的季节,经历冬季的干燥,下一场透透的雨,天地万物都得到了滋润,春姑娘水润、灵动的一面也在绵绵细雨中充分展现。
人们早就闲不住了,农田里的麦苗精神起来了,人就想着是不是该除草了,冬天里有没有旱到,反正一天是要去地里转两圈的,否则心里不踏实。见面问的多的就是,“你家麦子怎么样?”堪比关心孩子了。
城市里的人们刚过初五就开始了忙碌,但现在人更精神了些,不再那么缩在衣服里。前卫些的小姑娘,早早地穿上了裙子,裸露的小腿和脸上的灿烂笑容,无声而又强烈地与冬天里的臃肿告别。
周末,人们欢快地走出家门,奔向田野,跑进公园,钻进树林,摆脱了冬天的束缚,可以在大好春光里肆意潇洒了。
春天,就这样满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