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挺扎心的,很多人都属于那种兴趣广泛,什么都了解一些,却很难精通一门学科或一个领域。我自己也是这样,喜欢什么就去触碰,学到一半遇到阻力就坚持不下去了。最后开始形成一种惯性,再去学别的,再中途弃之,不断地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刚毕业那会,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报各种培训班:计算机基础、平面设计、英语口语、钢琴培训…还差点去考了导游证,后来不小心把书给弄丢了,只好作罢。那时候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兴趣无限、精力无穷,每天上课上到抽风,拿到本科文凭后又在盘算着考研…对于求知的热情,就是觉得技不压身,多多益善。
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状态是激进却盲目的,像是一块空虚干瘪的海绵,急于渴求雨露的滋养和灌溉,来者不拒,饥不择食。
其实选择多了并不是好事,如果仅仅是兴趣作祟也罢,倘若是求职,最好能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剖解,建议用西方市场营销理论中的SWOT来分析自己,从而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有什么,缺什么,机会在哪里,短板是什么,然后再针对性的去选择充电,这样才是正确而理性的。而不是盲目的、见缝插针式的学习,囫囵吞枣的结果不但消化不良,而且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最后会越发迷茫,没有目标和方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任何一门功课都是博大精深的,不是喜欢就能轻松搞定的事儿。学着学着你会发现阻力越来越大,困难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就是关卡,继续or放弃是需要好好思量的,如果继续,势必需要解决后面更多的关卡,放弃却是举手之间,但意味着前功尽弃。就像那会儿我学平面设计,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开始有点力不从心,逐渐地云里雾里,到最后彻底懵呆,上课从最初的迫切变成了一种折磨。恰恰这个节点是最能考验一个人心性的时候,迈过去,你就战胜自我,但更多的人选择的是坐以待毙。
然而我们忽略了,万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久而久之,成为习惯,于是启动了那个叫做“恶性循环”的魔咒,开始习惯性地逃避困境,接着你就发现人生永远都是在学习的路上,始终到不了终点。
喜欢一件事真的很简单,熟练地掌握才是最困难的,在学习这条大路上,真的要仔细斟酌,慎重选择,选择一门自己特别喜爱又有灵感的领域去精耕细作,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都开始转变了,重要的是,你已经养成了一个优良的品性——坚持,并且最终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同时自信心也开始爆增。
这个时候再用业余的零散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首先心态和思维习惯就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不管学什么都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