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名著《西游》,看懂的看门道,不懂的看热闹。
——题记
人们都说看的懂的看门道,看不懂的看热闹,《西游记》这名著老少皆宜、百看不厌,但大家真的是看懂了其中真谛还是只是看了这么多年的热闹?
下面我们来分析《西游记》第一集中的门道:
《西游记》第一集中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在漫山遍野的飞禽走兽当中找到自己的团队——一群猴子,一群跟自己长得特别像的生物生活在一起。
这是这部巨作告诉我们的第一条启示——归属感。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先得找一个归宿,这种归宿可以是团队也可以是心灵的归宿,一定要有一种归属感。
等它有了归属后,一群猴子在一起玩耍时突然看到面前有一个大瀑布,里面发出了闪闪的光,猴子们都很好奇;后来有资深一点的、年长的猴子们提议:“如果谁能进的去、出的来,我们就尊他为王”,所有的猴子都不敢去,只有这个石猴从身后窜出来,一下窜进去,终于给这群漫山遍野的猴子找到了一个家——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这一片段又告诉我们——在一个团队当中,一个人想要立足,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本领,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勇气。否则的话,你在这个团队中就很难立足,或者很难成为一个焦点。
老猴子说话算话的将石猴封为美猴王,据书上所载,它们在水帘洞过了三四百年的逍遥生活,突然有一天老猴子死了,石猴才意识到生老病死这个问题,所以他马上就有了要长生不老的冲动,或者叫欲望。
这个情节告诉我们——人应该居安思危。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欲望,石猴决心要拜师学艺。第二天他就划着竹筏子,漂洋过海、万里寻师。
这个情节又告诉我们——人想到就要马上去做。石猴有了想法第二天就去行动,这也表明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没有目标,而是没有行动的勇气。
石猴在寻师路上花了九年时间,这九年他也并没有闲着,而是走街窜巷、学人说话、学人的一些基本的交际礼仪。等他找到菩提祖师时,他已不再是那个无拘无束、粗野的美猴王了,而是彬彬有礼、懂得了一些基本的文化,懂得了基本的礼仪。
这个情节又让我们明白了——人的学习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你会学习到很多不为人知的或者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菩提祖师见到猴子后并没有急着给他讲道传法,而是先根据他的体型和渊源给他取了名字,随后让它留在山上干活,一干就是七年。除了听一些公共课以外,主要的就是打水,扫地、砍柴、做饭。这个过程可不是虚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师父的有心为之。在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考验孙悟空究竟有没有坚定的学习念头和坚定的学习意志。
山桃红了七回,吃了个七回饱之后,师父问猴子想学点什么?菩提祖师给他出了很多课程,让他随便选,孙悟空只问一条能不能长生不老。如果不能长生,他就不学。最后惹得师父用戒尺“梆梆梆”在猴头上敲了三下,然后背着手走了。
这个情节就是我们所谓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孙悟空九年的寻师路、七年的砍柴功,16年后它依然坚持着自己当初学习的目标。
第一集的最后,因为孙悟空在花园里给众师兄卖弄自己的神通,结果被师父逐出山门。大家都觉得这个惩罚过于极端,师父有点小题大做,它的行为说白了就是骄傲、就是炫耀,但在师父看来就是心魔;人的品质和不良爱好是一个系统,这样的小骄傲、小炫耀没有严厉的惩罚就会衍生成贪婪、演变成恃强凌弱。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从妖怪手里夺回花果山、施展神通抢兵器武装猴子猴孙、龙王府邸抢宝物、阎王殿里改生死以及大闹天宫。
所以这也告诉我们——坏习惯就得扼杀在摇篮里,否在一发不可收拾。
这仅仅是第一集,这些年、你、看懂了吗?
(文章作者公众号:yimoke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