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上半年一场疫情的催化,持续近三年的汽车市场寒冬正式步入了下个平台期——后增长时代。
新的环境必然蕴含着新的挑战。是选"以价换量"改走廉价路线,还是提前转型发展新能源,大多数车企都在品牌向上与销量保证之间徘徊不定。而从近日车企们的不同动作来看,各品牌似乎都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这个迟来的复苏时刻,头部合资品牌们当然也没闲着。近日,上汽大众就动作频频,接连搞了两件"大事情"。一是发布首款豪华商务MPV车型,正式补齐高端线;二是宣布首个MEB工厂10月量产下线,正式向新能源市场进军。
而在频频进行的动作背后,更让我们感兴趣的则是上汽大众战略路线的悄然变换。
勇于破冰,上汽+大众稳定共赢
在上汽大众成立和发展的36年时间里,上汽与大众的合作始终保持着先行的默契,也正因过去的成功,大众在如今的战略规划中才能越来越快速高效地由上汽这一渠道导入新品。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奥迪的合资项目一开始并没有落户一汽,最早开始CKD试水的反而是上汽。奥迪落户长春的背后,有更多的政治考量和时代因素。
而在与大众通力合作的这些年中,上汽与一汽也因战略规划的不同,而在中国市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从20年前大众首款B级轿车PASSAT帕萨特引入中国,到后来五六年以后迈腾落户一汽大众,从第一款SUV车型途观再到今天的大众品牌第一款高端商务MPV威然,无一不说明上汽大众在大众品牌探路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更重要的是,在下一阶段的规划中,大众集团最重要的电动化战略也将交由上汽大众落地——即将年内下线的大众品牌首款MEB量产车ID.3,表明了上汽大众又是第一个突防电动车市场(全新大众电动车平台试水)的排头兵。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大众一贯坚持的战略。
很难说是是上海的地理位置导致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效能更让德国大众欣赏,还是上汽大众本身的成功经营与大众互相成就。总而言之,上汽与大众的合作无疑是中国合资市场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保持节奏,"降量增质"高端突围
作为中国市场内体量最大、发展最成熟的合资车企,上汽大众不仅仅是大众品牌的排头兵,也是中国合资品牌发展模式的实验者。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此次发布高端产品威然还是此前的一系列举措,都向外界展示出了"激流勇进"般的勇气和决心。
在刚刚过去的五月份,从销量表现来看,上汽大众的绝对数量有所下降。但在这背后却蕴藏着学问:其下降的原因三分之一来源于桑塔纳,三分之一是老Polo,另外的三分之一是老款朗逸,而取而代之的是产品级别更高的A+车型的销量占比由去年前五个月的58%升至63%。
为了保证进一步产品结构优化,上汽大众控制桑塔纳的占比率,这样的主动"换挡"在其他车企中并不多见。也是其不甘于现状,目光长远的最佳体现。
如今,在增量市场已成过去,后合资时代汹涌而来的情况下,已进入中国市场近40年的合资品牌们都应该已经发现,以量取胜或许将成为过去,一线品牌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国市场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线。
对于这个问题,上汽大众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卷:敢于"换挡"、敢于"尝鲜"。这或许是更为大胆的选择,但同时也是更明智的选择。
不断突破自身上限的上汽大众,又一次走在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