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直在对应急业务体系进行梳理,自我感觉很清楚,而在从业务转到业务建模时就感觉无法深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原有思路没有打开,注意力始终放在普查成果第一层内容上,即只关注了对象数量,而没有关注其属性(比如社区人员结构),没有关注对象关键子对象(比如化工园区危险源台账,物资仓库各类物资储量)。这些信息的遗漏自然不能算是对普查成果充分利用。一方面影响后端建模,如果不能充分挖掘危险源危险性细节和承灾体属性就很难准确地识别风险。同样的不能充分掌握应急储备台账,也很难支撑有效的戒备措施和救援措施的选择。因此,从今天开始,回到普查成果的应用上进行细化工作。
围绕应急保障模块,前面提到其核心目标是防范于未然,处置于当下。因此,我们的应用切入点在于风险预警已经发布和应急事件已经发生两个环节。对于灾种部门风险预警的响应应该叫做风险防控,其核心逻辑是基于风险类型,影响区域和对象,进行应急能力评估,并组织应急能力调配,以应对风险发生,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轻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这个环节,从应急局角度出发,关注各部门应急资源(台账)分布,因此需要建立部门联动功能,组织应急资源的清点。其流程大致分为(1)应急局下达清点任务;(2)各部门上报资源情况;(3)应急局结合风险信息和应急资源实时信息下达调配任务(4)各部门根据调配意见开展组织调配。一套流程体现应急部门在风险防控上统一决策能力。而在风险预警阶段,将风险以风险报告形式直接下发给各部门,将决策权交给各部门可能更适合现阶段的管理模式。
那么在功能设计上,除了体现风险区域,风险等级,风险类型以及主要风险对象外。以部门维度组织应急资源。至于资源清点流程,现阶段可以采用现有电话确认方式,只是我们给到用户一张清晰的清点清单,可以将反馈数量计入数据库。在数据结构稳定后再逐步增加清点流程相关应用。因为涉及到部门用户权限开通,所以在用户体系上需要进一步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