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巨人》解读003
【原文】
环境、行为 、能力这低三层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觉察到,是每天都能有意识地接触到的,所以它们是由意识主动的。而精神、身份、信念/价值观这高三层就不容易被觉察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刻意的思考它们,但我们在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由这三层主宰着。它们深深地埋在潜意识里,往往不容易说得明白,却是人类成败苦乐的决定因素。环境到能力的低三层,只不过是高三层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而已。
【解读】
精神、身份、价值 观是高三层,能力、行为、环境是低三层。高三层时时处处在主导着低三层,所以我们在反观自己及与他人交往时,应更多的关注到高三层。高三层属于潜意识层面,低三层属于意识层面,我们自认为我们很清醒,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其实我们的行为大都被高三层的潜意识所左右,而意识层面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如果把人的意识比作土豆的话,意识只能算作那层薄薄的土豆皮,而里面的土豆瓤才是潜意识。
当然并不是说低三层内容不重要,实际上在日常行为中,我们只有满足了低三层的需求,才能谈到高三层。如果我们只谈理想、谈价值观,却不给员工发工资,高三层就会成为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但同样,我们也要看到高三层的威力,利用好高三层,才能真正的塑造完美的人生。
用NLP逻辑思考层次中的高三层与低三层解读相关案例:
培养员工
我们在培养员工时,往往只注重于对其低三层的培训,尤其当对其能力培训时,如培训销售技巧、培训财务能力等,我们往往以为这就是真正的培养人才,但结果是当我们培训完后,很多人却流失了,什么原因?重要的是没有培养员工的高三层。
当公司有了使命,那么员工自然在公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了与公司使命一致,必然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层面,即自己与这个社会的关系,从而确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身份,从而才能确立自己的处世哲学,即价值观,当高三层确立起来后,低三层几乎是水到渠成。而目前很多企业找不到培养员工的根源,只花很多钱引进老师来培训,送员工出去培训,结果却不理想。
从小的方面去看思考层次的运用。
当员工入职时,如果将限制我们行为的各类规章制度给到新员工时,新员工感觉时时限制自己,很不舒服,也不认同,于是很多人很快离去。这是管理中只关注低三层,不重视高三层的原因。反过来,如果我们先给新员工灌输高三层内容,比如公司文化,比如公司的理念,而理念文化如何落地,就是要靠制度。也就是说先讲制度背后的文化,然后再讲解制度内容,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如,当天请事假还有负激励。如果单拿出这一条时,往往大部分的人不能接受。如果选讲为什么这么规定的初衷即价值观时,可能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可以这么跟新员工说:“小王,假设在某一天你上上午班,你已跟你的男朋友计划好了,下午下班后你们一去看电影。但就在你快下班时,你的上下午班的对班同事,突然来电话,说她要下午请假,下午与她男朋友去看电影!店时不能没有人上班,所以你没办法,只能继续上班,你与你男朋友的看电影之约也泡汤了,这时你的心情是不是非常不好啊!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公司规定当天请事假负激励,这就要求所有人员必须提前请假。所以制定当天请事假负激励的规定是为了员工更有秩序的上下班,别给自己的同事带来不便。”这样一讲,估计大部分人就能接受了。
在印度一些地方,大便后不用卫生纸,而是用左手擦屁股,擦完后再洗手。印度人的这个行为,我们很难接受,但当我们了解了其价值观后,甚至我们也想这么做了。正因为印度人用手擦屁股,然后再洗手,结果是印度人得痔疮的概率是世界上最低的!
谈跳槽
有的人经常性跳槽,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不喜欢那个环境,碰到了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一气之下,就离开了,然后到了另外一家公司,结果发现只要有人的地方,这些事情都会存在,于是在不断的跳槽中浪费着自己的青春。
这种跳槽是低三层层面工作环境的更换,而当选择另一家公司时,也仅是考虑这个公司自己的技能适不适合,福利待遇适不适合,工作环境适不适合,于是当一切都适合而入职后,却发现很快自己又遇到了很多不顺心的事情,自己很快又没有了工作激情,于是又认为自己倒霉,刚离开龙潭,又入了虎穴。于是继续在跳!
一个人的工作激情来自于高三层,而非低三层。管理学家做过实验,当低三层的工资待遇满足一个人时,其激励效果不会超过三个月,即90天后,又恢复到常态。所以有的公司在慨叹:为什么我们加了工资,却仍然留不住人?
当挖掘出一个人的职业规划(身份),塑造其价值观后,才能让其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职业定位,在高三层的指引下,再跳槽,就有方向了,也才能够选择到称心如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