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发现,自己大部分时候都在关注一些表层的东西,可能追求完美的人都有这个通病。最近几年,可能是物质水平提升了之后,开始萌发了享乐主义与完美主义结合的一些新的思维模式,突出的表现就是喜欢这样来思考问题:如果经济上还能负担,能够买最好的,就不买次好的,不然自己会后悔,因为这个东西可能会用很多年,如果本来可以享受最好的,而没有去享受,那这些年就会觉得有点浪费,自己对不起自己。
好像说得头头是道,甚至是无言以对,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而且,如果这个思维模式是真理的话,为什么这种思维每次跳出来,总是让我觉得有点不爽?逐渐我发现,这个思维模式有一个很大的BUG,那就是“买最好的”,什么是最好的?这已经差不多是一个哲学问题了。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其次,就算是大家公认最好的东西,对自己是否是最好;再次,需要自己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去调研是否是最好,就算自己觉得是最好了,也是当前这个时间点最好,可能过几天就有新款或者替代的东西出现,最好的又变了,是否要继续去追?原来的所谓的最好的东西怎么处置?
这就陷入了一个无限循坏,可怕的是,表面上,自己在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思维模式往往总是陷入在痛苦之中,这就是前面说为什么自己总觉得哪里不对的原因,因为自己永远在挑剔当前所谓的最好的缺点,永远在看还有没有更好。所以,就算当前自己拥有的已经是比很多人拥有的都美好的事物,自己却根本忽视去欣赏它的美,它的内在。
这就是为什么老话说:“知足常乐”,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自己想拥有美好、快乐、幸福,最重要的是“知足”。因为这只需要简单的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可以实现,哪怕自己当前拥有的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和很多人相比,已经很好了,我满足了,我觉得很开心;相比“不知足”,就是我虽然已经拥有了比很多人都好的东西,但是,我想要最好的,所以我一直在东张西望,让自己当下的美好也没有享受,反而还心烦意乱,感觉很糟。
更简单的说,这就是走极端,我自己感觉,凡是自己要追求那些所谓“最”的时候,就是感觉不好的时候,或者是压力很大,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是影响心态。追求“最”,往往看起来拥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仔细思考,总会发现,这就是一个非常愚蠢和糟糕的想法。
所以,用一句话说,想要快乐吗?很简单,追求90分吧!可能自己的逆反心理会跳出来,或者有别人会抬杠说:这么没有志气,100分都不敢追求?别忘了,这种说法就是前面讲到的那种走极端的“冠冕堂皇”,很可能带来的不是快乐的源泉,而是痛苦的深渊!不用理这些杂音,继续追求90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