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尊重孩子的命运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1
不做孩子的天花板
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世间万物众生,虽形貌不同,但根本相同,都源自本源。
父母虽生了孩子,但孩子和父母都从本源而来,是平等的。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与儿子郑亚旗相处中,始终保持着平等姿态。
郑亚旗小时候不适应学校的教育方式。
郑渊洁没有强行要求他必须按传统教育方式成长。
郑渊洁尊重他的想法,为他编写教材,和他一起探索新的学习方式。
这种不做孩子天花板的思维模式,为郑亚旗创造了轻松自在的成长环境。
郑亚旗在这样轻松自在的环境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有了自己的天地。
不做孩子的天花板,是一种思想,这一思想,可润泽万物众生。
父母始终记得,做孩子的垫脚石,不做孩子的天花板。
2
孩子体验自己的人生
王小波:“我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
体验自己的人生,是孩子最大的礼物。
朋友的孩子上四年级了,经常忘记拿作业回家。
以往,她会替孩子回学校拿。
但有一次,她决定让孩子自己解决。
孩子开始很着急,就想着让妈妈帮他拿。
朋友看孩子很着急,就有些心软了,想再帮孩子拿一次。
但,最终,朋友还是忍住了,让孩子自己解决。
孩子看妈妈真的不帮自己拿,就决定自己回学校拿。
当然,朋友是悄悄跟在孩子后面做守护的,孩子也是不知道的。
最终,孩子拿回了作业,还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
孩子的人生是孩子自己的,自然要自己体验才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3
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尹建莉:“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家长必须意识到,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自己成长。”
和孩子成为朋友,与孩子一起成长。
有个孩子,他胆子不够大。
他小时候不敢尝试很多事情。
孩子的家人在很多时候就试着鼓励他。
特别是孩子的爸爸,会鼓励孩子去骑儿童单车,练拳击等。
在家人的鼓励下,孩子慢慢地有了更多的勇气。
孩子尝试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很开心,很满足。
有一次,孩子报名参加了一个唱歌比赛。
爸爸为了鼓励孩子,每天都会和孩子一起比赛唱歌。
家中每天都会听到爸爸和孩子两人的歌声,很美妙。
和孩子一起成长,父母会越来越快乐,孩子会越来越幸福。
尊重孩子的命运,是给孩子最美的礼物。
孩子获得了尊重,便会为自己的命运拼搏终生。
最终,孩子一定会建立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