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哈喽,屏幕前面的你,非常感谢你花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的精进,见证我的成长与进步,希望能够给你带来收获和启发。
任务完成情况
课程收获与感悟
自我介绍的三个误区
一是过于强化自己的名字
很多人在自我介绍时,花大篇幅介绍自己的名字,比如:大家好,我是陶俊,陶是陶渊明的陶;峻,是崇山峻岭的峻,用各种方法让别人记住自己的名字。
但其实对于别人来说,最不重要的就是你的名字,别人反而会觉得你太自我了,重要的是,如果你吸引了别人,别人觉得你对他有价值,即使你不说名字,他也会来主动问你
第二,太为自己演讲的外在而发愁。
很多人都会担心,说“我讲话有口音,然后我发音可能不标准,我的这个姿势、站姿、手势肯定有问题。”其实这个根本就不重要,只要内容吸引人,这些都不是问题。
确实,记得我初中时,听过李志华老师的一场演讲,即使她没有双臂,也丝毫不影响她精彩的演讲内容,反而使人们对她的印象更加深刻。
注意:你讲话的内容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表现都会根据这种价值感水到渠成。
第三:书面化
特别是面对重要场合的自我介绍,很多人都会提前准备,写下来,然后背。但是人的口语化表达和书面化表达,有时是两个难以跨越的语言体系。所以,很多时候在书面上写出来,然后再背,反而会让人有“做作”的感觉。
为什么总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第一个原因是把别人的认可放在第一位。
我以前也这样,说明天早上开始我要去晨跑,室友就说起那么早干嘛还去跑步,躺在床上多睡一会儿它不香吗?后来我就真的听了她的。
不要把别人对自己的认可为行事的第一标准,因为别人不知道你快乐与否,要慢慢的去表达你自己,跳出别人对你的认可模式,活出真实的自我。你也要知道,无论你活成什么样,这个世界上都会有人不喜欢你。所以不求尽如人意,只求问心无愧。
第二个原因是活在温室里,习惯被别人安排。
零点集团袁岳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孩子是全世界孩子中实践和经验最少的,因为很多九零后,特别是九五后,长期处于一种特殊的保护状态,家长和学校隔离了我们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所以很多大学生他所知道的外面的世界和六岁孩子是差不多的,社会情商停留在六岁的水平(社会情商:面对一个社会场景,你所反应的一个方式,越符合社会对你的期望、符合程度越高,那么就说明你的情商越高)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六岁就进入了学校,与这个社会脱节了。
这些我对照了自己,很多社会的一些基本常识都没有,所以要好好地去学习一下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
一是因为学校教育特别不重视与社会联系,社会实践很少,一切以成绩为标准。
二是因为家长对我们的过于保护,对孩子的社会化有很大的顾虑。就让你待在学校里面,不去与外界接触。
三是因为老师也没有进入社会,也不鼓励你出社会,很反感搞创业,你整天在外面他就会很反感。
如何去做出改变?
一定要去多经历,不要整天就是考试成绩证书,不要只活在宿舍学校里,一定走出去。因为你只有知道这个世界有什么之后,你才知道你真正要什么。
二是寒暑假多去实习,不要待在家里。
第三大原因是你过于寻求完美,一旦开启这种模式,那么你看到的机会都不是你想要的,比如你想学吉他,但是感觉吉他好难,手指很痛还会长茧子。
我以前也这是这样的,想报名一个英语竞赛,看了以前的题目感觉好难,就放弃了;想报名一个演讲比赛,担心自己不能讲好也放弃了。
你希望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你希望既好学又不难,你既想得到又不愿付出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想去的地方是没有捷径的,路上也会困难重重,只有脚踏实地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达到想去的远方。
世界上没有过于完美的事,所以要放弃求完美模式,才会更容易找到你想要的。
两个方法:
第一个叫做一个生涯幻游,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想象10年20年后,你是如何度过一天的生活的,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二个方法,是你看看现实生活中谁的样子是你最想成为的样子,他过的生活,就是你想要过的生活,那么你看看它具备哪些能力,有哪些资源。
感恩日志
❤️感谢慧子姐的录制课程
❤️感谢陶峻老师的课程
❤️感谢小易学长的推优
❤️感谢小讳的午间分享
❤️感谢所有精进的家人,一个群就是一个家,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恩默默付出的班委、小天使和组长,你们辛苦啦❤️
反思
最近几天身体不舒服,咳血了,明天要去医院检查;真的只有生病了,才知道不生病的日子多么清爽;所以一定要坚持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他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小伙伴晚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