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Francis xvier Catholic school (圣佛朗西斯维尔天主教学校)是Brockville(布鲁克维尔)小镇上的一所教会制学校,也是我们本次研学之行的目的地之一。
早餐后,三个小队的孩子们登上校车,驶向他们的目的地,开启了正式的插班学习生活。校车司机是位很健谈的叔叔,他告诉我他的名字也叫Francis。他很热情的和上车的每一位同学打招呼。Francis的热气和亲和感染着孩子们。打破了孩子们初来乍到的一丝丝不知所措和害羞。
行驶15分钟后,我们到达了学校门口,校长Paul Mantha 亲自在学校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学校里中高年级的学生代表在一楼大厅就排成一列,热情的跟同学们打招呼。简单的问候之后,同学们就按照分好的班里名单,由打招呼的同学们带回到各自的班级开始插班学习。送走孩子们之后,Paul邀请我和项老师来到校长办公室,并送上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我将代表友谊和联系的“校书” 交到了校Paul 的手里,Paul 很认真的签下了对艾瑞德国际学校的欢迎和祝福。他写道:“We are happy that you are joined our family ”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将毕生精力和信念都放在儿童教育的大家庭。
签好校书就意味着艾瑞德国际学校和圣弗朗西斯学校的故事就开始了。李校说“今天是故事,明天是历史”。Today is a story, tomorrow is history.故事正在发生,历史也将开启。
10:25分,学校为我们的到来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路过校长办公室时,我看到我们的校书、瑞德少年奖章等被精心的陈列出来。当看到五星红旗在体育馆升起,我心里油然而生一种爱国情怀。
在得到校长的允许后,我们来到教室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不管是哪个教室,黑板上最重要、醒目的位置上早已写上了同学们对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们的欢迎。老师很耐心的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列在黑板的一侧。每位同学也都得到了一份学校的礼物,里面是老师们为孩子提供的学习用的铅笔、橡皮、练习册、作业单、蜡笔和名卡。
随着一声铃声,到了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 全校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六个年级的一百多个学生都在一片空地上活动。每个教室里都有堆放供学生户外活动用的器材。我注意到,通向空地门口的墙上挂有一排橙色马甲,校长和几个老师在铃声响了之后,就穿上马甲在广场上等待学生们的到来。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课间值岗,看来不管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安全始终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户外活动结束的铃声敲响后,孩子们按照年级安静的列队走回教室。我们的孩子也自然而然的成队,返回各自的教室。这个画面让我仿佛又回到了艾瑞德的校园里,我想到了我们干净有序的队列。
接下来,我们去听了一节法语课。本次课学习的话题是水果和颜色。这位老师十分用心,从很多上课的细节上能看出她插班的学生们是有研究的,在课前她是做了很多准备的。为了担心孩子们语言不通,她选择的话题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也能照顾到中国学生们目前的英语水平。同时,她知道孩子们对法语是没有接触过的,对课堂也不熟悉,她提前通过谷歌翻译软件,将课题进行了中英文对照。我想,当我们的孩子一脸茫然的在一个全英的环境中,看到温馨的汉语提示他们的心里一定是温暖和充满力量的。在了课程操练和互动环节,她十分照顾孩子们,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和参与的机会。
在语言的学习上,法语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门外语。在课堂上老师使用了大量的歌曲辅助教学,通过听的输入来进一步巩固语音。这和我们的绘本教学基本上是一样的。课后,我跟老师交流学习外语的方法和保持兴趣的途径,归根到底,还是大量听的输入。歌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语言学习的枯燥乏味,孩子们在一个相对美妙的环境中,随着音乐律动,在无意注意中习得语言。
下午课结束前,Paul校长亲自和我们对接第二天的活动安排和校车接送的注意事项。放学的铃声响了,我看到校长穿戴整齐,拿着点名册朝等候的校车走去。他的助理告诉我说,他准备去送校车了。我听了后,脑海里李校长每天下午送校车的身影浮现在了出来。放学走的时候在校车附近遇到Paul,我告诉他我们的李校长也是每天都准时送校车。他听了后说“Your headmaster is greater than me. I send a dozen students to school bus, but he sends hundreds.”(你们的校长比我更伟大,我送十几个学生上校车,而他却要送几百个学生。)
学校的一楼墙上有一个展板,上面写着“We are all different, but in this school we all swim toghter”在艾瑞德,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列夫托尔斯泰在《老人与海》里写过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在这里我想改一下:美好的学校理念都是相通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所好学校,每所学校也都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唯一能让学校在人的教育上润物无声的就是有爱的底色和有温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