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找美团跑腿帮取了个东西,骑手送过来时我没接到电话。回电时过了3分钟,骑手找到具体地址又耗费了几分钟,结果,送到后他说这单已经超时了。他认为责任在于我没有及时接听电话,说平台会对他进行罚款,而这笔钱应该我付。

我心想:岂有此理?对他说:“我可以帮你向平台证明,超时不是你的原因,请他们取消对你的罚款,但肯定不是我(客户)来出这个钱。”
没想到,他说:“不是你出谁出?都是因为你没接电话!……说完还无奈地叹息一声——平台能听你的?要听你的我来说不就完了,还用找你?!”
我一听,耍小孩子脾气?有点无语。于是不再跟他辩驳,而是告诉他:“我从平台下单,任何跟钱相关的,都应该通过平台,不存在你私下跟我联系要钱。我相信没接到电话这种情况应当不是个例,您可以联系平台提交证据。”
他不依不饶,赖在我门口不走(我没开门),嘴里喋喋不休,说着要是不给他这个钱就别想拿到东西……
我说:“你等着,我给平台客服打电话,帮你解决罚款问题。但我这是几百块钱的东西,您要是不给我可就违法了。”
他依旧不肯善罢甘休,说:“我就等你3分钟!爱咋咋,东西要么你自己重新买呗!……大不了就上派出所。然后继续站在我门口,在我跟平台客服打电话交涉时,隔一分钟电话追问我一次。”
我拨打美团平台客服转人工后,接线员记录下了反馈的问题,说后续会联系骑手平台客服,两小时内给我回电。
骑手一边继续在门口赖着不走,一边打电话喋喋不休催我。
这个时候我看了看表,发现距离他到达已经过去了15分钟,然后又看了一眼桌子上自己吃了一半的饭。这一瞬间,我做了个决定——给门外的骑手回了个电话,说:“罚你多少钱,我在平台以打赏的方式给你。10块够不够?”
他哼哼唧唧地说:“不够,得15。我们的退货规则是……”
我打断他:“钱到了,东西放下,你走吧。”同时反手从平台将他拉黑。
他还在嘟念:“你不听罚款规则了?”
我没理他。
耐人寻味的是,我听到他把东西放在门口的时候,似乎叹了口气,走了。
我知道,这种不义之财,他要的也不好受。
他走后我平静地继续吃我的饭,吃完刚好没耽误接下来的安排。
回想刚刚发生的一切,给他转了钱以后,我脑海里突然闪现了那句——“幸福者退让”。有些事,不必急于追求眼下的公平正义,而是要顺“势”而为。
决定给他钱并非出自软弱和妥协,而是:
第一,识时务。我不知道他今天发生了什么,他的情绪是我不可控的,让他继续守在我门口对我和我要取的物品都是不安全的。
第二,及时止损,买单离场。这个突发状况已经消耗了我15分钟仍然无果,尽管我知道这个人无理取闹,这个钱掏得冤枉,但我坚信自己的15分钟比这15块钱贵得多。用15块钱买断接下来未知的时间、精力、物力损耗,很划算。
第三,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并非无所作为。在这15分钟内,我依据事实做了能做的努力,而事情没有解决,我选择放弃。而这个过程是我自主行动和主动选择的过程,所以没有内耗和情绪。在他没有逻辑、不讲道理的时候,我为什么不和他辩驳?比如,他说超时不赖你赖谁?我完全可以回怼:“你超时能赖我吗?原因多了,好家伙,你咋不赖马路上的红灯嘞?你但凡早5分钟能超时?再说了,你被罚款关客户啥事儿啊,找我要钱你要得着么……”
一句话都没毛病,但我不想和他攀扯。
我发现,有一类人,特别喜欢因为一点小事与人纠缠、拉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平时太憋屈了,想给情绪找个出口,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我受欺负了/遭受不公”的点,千万不能放过。但凡类似这种在他们看来你理亏的情况,都是他们抛出“钩子”的时候。在某种“道德/正确”的制高点上跳跃,好像已经成为了他们跟这个世界和人互动的方式。
我是觉得,我跟你没那么近,还没到可以用吵架互动这么亲密的关系。在我看来,言语间的相互扯皮,也有过于亲近之嫌。陌生人之间,大可不必如此。
当你在内心中把跟这个人的距离拉得相对远,只是把他当作“别人”。他说什么、做什么,尤其是他在自己的剧情中跳来跳去的时候,你就只是看着,不会卷入。而且他本身在偏执状态的时候,如果跟他辩驳,其实你也只不过位于与他相反的偏执态的另一端。两个各自处于不同偏执状态的人吵架是无效争吵,还会让事情不可收拾。
有人会觉得“人活一口气”,这种人就是“欠教育”,今儿遇上我了,我就是要“替天行道”教育一下他。我也觉得没必要,因为,你想,真正过得幸福的人,会这样对待一个陌生人吗?当你和他萍水相逢,都能感受到他满满的戾气、委屈和不平气,说明他的心态和行为创造出的生活本身,已经在教育他了。
最后,正义虽迟但到。收到我的电话反馈后,美团平台很重视,派了2名专员跟我电话核实这件事。首先对骑手“赖在顾客家门口要钱”这一不当行为致歉,同时表示,像这种情况骑手可以通过平台申诉来撤销罚款。最后平台给了我20元补偿,并表示会协助骑手进行罚款申诉。(其实,就算平台不给解决,我也不打算再追究。因为在我心里,给到这件事的时间精力就这么多,已经造成的损失我认了。)
从这件事上我想明白了两个道理:
一、沉没成本不参与决策。任何时候,做一个理性经济人:给事情设置一个预期的止损点,超过止损点的时候(比如解决这件事情花的时间、精力、金钱、情绪成本),要懂得割肉离场。
二、事缓则圆。学会耐受事情悬而未决之时的不确定感和焦虑,让“子弹”飞一会儿。有时候当你陷入泥沼,保持原有姿势不挣扎,再伺机出来,反而是最省力和“被污染”最少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