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方面,于永正老师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学习的榜样。他总是能将指令式的习作内容转化为一种有趣的活动或是交际生活中的一种需要,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内驱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或有趣的游戏中愉快地学会了写作。在他的课堂上,写作不是一项痛苦而又困难的的学习任务,而是一种愉快的活动,一次难忘的经历和体验。
学习了于老师的精彩作文教学课例之后,我也尝试着把习作内容转化为一种活动或一种游戏,但是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策略。
苏教版三下《习作2》要求给一个人画像,这个人可以是同学,老师、家长,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人。怎样将这次习作的内容转化为游戏或者活动呢?
一、教学预想
我设想:让学生为自己的家长画像,把自己的爸爸或妈妈介绍给老师,或给老师画像,把老师介绍给自己的家人,或者把一个同学介绍给家人,等等。
画像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的过程。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等。学生在画像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的细致观察,会加深人物的印象。画像的过程也是为后面的说和写作铺垫。
画像对于学生来说也许不是困难的。但是在说和写的时候,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我想通过写下水文就会发现学生写作的困难。
写谁呢?肯定是学生啦。老师写学生,他们一定感兴趣。如:
他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圆圆的脑袋,一对明亮的大眼睛,小小的鼻子下面是一张小小的嘴巴。在嘴巴的旁边还长着一颗黑黑的小痣。他的牙齿特别整齐,一笑就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他的个头不高,在我们班算是最矮的了,如果你不认识他,也许会认为他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呢!别看他个子不高,走起路来可带劲了,宛如一位凯旋而来的将军。
他朗读特别好,声音响亮而且有感情,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们也很佩服他。但是他的作业做得很乱,字常常写的不够工整、美观。所以,老师有时也会批评他,真希望他能把字写好。
猜猜他是谁?(张子强)
又如:
她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短短的头发乌黑乌黑的,皮肤像雪一样白,有时还透着红,好像是抹了胭脂。一对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好像会说话。她的嘴唇特别红,好像涂了口红一样。
…………
通过写下水文我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外貌描写应该是一个难点。怎样进行外貌描写呢?在写之前,要告诉学生要有顺序,可以写总写后分写,或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还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不必面面俱到。
二、教后反思
教学中,我先读了自己写的描写班级两位学生的下水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描写的是谁。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之后随机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为人物画像,看谁画得像。
那么怎样为人物画像呢?老师先卖了一个关子。
接下来让读懂例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中学习如何去描写人物,让学生明白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主要特征、要有顺序;描写人物性格或者爱好要用事例来说明;最后提醒学生要注意分段。
在学生自主习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描写外貌的时候都能够抓住主要特征,但是语句啰嗦没有顺序,在描写性格、爱好的时候没有通过事例具体说明。这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在讲评的时候,主要围绕这两点展开。
如何让学生明白通过具体事例去写人物的性格、爱好?我仍然是通过下水文来说明。我给学生写了一段下水文:
(一)
她是老师最忠实的小助手。老师让她记《班务日志》,她记得工工整整、认认真真,遇到不明白的就及时去问老师,记完了,还要拿给老师检查检查,如果老师说有不满意的地方,她就马上改正。有时老师忘记了,下周要安排一个新的同学记,她总是能想起来及时去提醒老师。
中午午读,老师不在班级时,她就和另外一位同学负责管理班级,督促大家要安静下来专心读书。因为她特别有责任心,所以老师特别喜欢和信任她。
(二)
她是一个特别节俭的小女孩。每天来上学时,她总要带上一直小桶。有一次,老师见到了感到很奇怪:“你带着小桶干什么呢?”她不好意思的说:“把同学吃不完的剩饭带回家给小狗吃。”老师听了,点了点头,好像在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初步学会从一个人的外貌、性格、爱好几个方面去描写一个人,做到突出特点、文通字顺、条理清楚就足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