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不如身教,榜样重于千言

          晚上11点30分了,我还在电脑前与客户沟通。一旁的女儿拿着我的手机,一会儿查看着明天晚上的酒店信息,一会儿又刷起了猫咪视频。我习惯性地嘴上不停催促她:“赶紧睡了!把手机还给我!”拿回手机后,我嘴上依然在唠叨,身体却纹丝不动地钉在电脑前。女儿仿佛屏蔽了我的声音,继续看着电视。

眼看快十二点了,我忽然感到一阵无力:催了也没用,我自己不也熬到这么晚?灯还这么亮,况且是出来玩……算了,随她吧。疲惫涌上心头,我索性不再催促,独自起身去床上躺下了。

没想到,女儿看我睡了,立刻关掉电视,自己跑去刷牙。她还细心地调整了空调到舒适的温度,确认客厅的灯是否需要关(看到哥哥还在客厅玩游戏)。而这时,哥哥也仿佛接收到信号一般,跟着进了房间准备休息。

这突然的安静让我想起那个著名的“大象悖论”——越是告诉你“不要想大象”,你的脑海里反而会清晰地浮现大象的形象。我们做父母的,是否也陷入了同样的怪圈?每天念叨着“别熬夜”、“别玩游戏”,却可能无形中强化了这些行为,反而让孩子们更关注这些“禁区”。更深一层想,孩子晚睡的根源,或许正是我自己——居家办公和时差让我习惯了深夜工作,家里的节奏自然也跟着拖后。而儿子沉迷游戏,我也渐渐明白,那背后是缺少玩伴的孤单。前两天让他两个表哥来家里玩,我观察到,他自然而然地就放下了手机,沉浸在兄弟间的嬉笑打闹中,或许要我多花时间来陪伴。

家庭如同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每个成员的行为都相互影响、彼此塑造。与其执着于修剪枝叶(纠正孩子的行为),不如先审视和滋养土壤(家庭氛围、父母榜样)与根系(孩子的内心需求)。真正的改变,往往始于父母对自身的观照与调整,并在理解和信任的土壤中悄然生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