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本题材整理自与朋友聊天之内容。
删改至第㊂节,受阻。待查完资料,顺势深入了解了一下古乐器,并尝试归纳其中几种的特点。
㊀ 體育學子:
近来习练太白公醉剑七十二式,飒爽戏叶,酣畅听风,雨雪天快意尤甚。数月前一日,暮而入市,忽见一彩绘葫芦,硕大﹑锃亮而浑圆,甚喜,乃购。把玩少顷,遂盛以甘醇醴酒。每练剑,则啜饮少许,浓香入心脾,不由气旷神怡。惜酒量见长而功力未增。地窖陈酿之渐少,腹中酒虫干着急。
㊁ 繪畫學子:
先为太白哥画醉吟图一幅。左持觞,右挥毫,逸兴在手,真气藏腰。仰天咽玉露,笔落震琼霄。未来拟研发「借诗作画」,即取诗词任一,以五彩写其情形,务得妙要以传神。
㊂ 音樂學子:
本专业拟于课余研习古典器乐。是以青竹笛兮晨短,紫玉箫兮夜长。琴瑟兮如波澜起,箜篌兮若沐月光。钟磬铿锵兮战龙在野,唢呐嚎啕兮涂炭八荒。二胡悠悠兮烦恼,琵琶嘈嘈兮昂扬。竽笙如山泉兮潺潺汩[gǔ]汩,锣镲[chǎ]若雷霆兮散云邀光。鼙[pí]鼓荡气兮洪波起,筝筑惊魂兮浩浩汤。埙缶逡[qūn]巡兮过野,篪[chí]龠[yuè]辗转兮回塘。
诸乐器甚好,只待良辰美景,便可与情思相合。以乐抒情,以器舒心。
琴,古琴﹑瑶琴,似古筝而略瘦小。初五弦,后七弦,坐以双手指拨。古琴形表多敦朴,少修饰。
瑟,似古琴而宽大。瑟初五十弦,后减至二十五弦。嵌玉曰宝瑟,绘文华美曰锦瑟。
箜篌,外形及奏法皆似竖琴,坐以双手指拨。初称坎侯﹑空侯。分「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其弦并列双排,每排36弦,左右手分弹之。现代竖琴成型于1810年,巨大笨重,单排47弦,音域宽广。20世纪70年代,转调箜篌问世。乐器改革家杂糅竖琴﹑古筝﹑琵琶﹑古琴之特色,焕箜篌以新生。因左右同音双排弦,俨然两架竖琴,演奏急板和泛音时,很便利。可一手主调,一手伴奏,同时而不相妨。和声亦音色丰富。
鼙鼓,并列式,鼙指军中小鼓,鼓指大鼓。鼙音皮。古代军队或乐队使用的小鼓与大鼓。
筑,似瑟而细颈,十三弦。左手按弦,右手执竹尺击弦。声悲亢激越。繁体“筑”仅指乐器,其他字义由“築”字来表达。
埙/塤/壎,音熏,多为陶质,大小形状如柠檬。外开数孔而中空,指按孔上开合,吹气出声。
缶,音否,陶或青铜质,似瓦罐钵缸。圆或方腹,有盖,肩设环耳。盛于东周。缶本酒水盛器,宴中酒酣,众宾敲缶唱和,后渐成打击乐器。
篪,音迟,形似笛而声若箫。十指同向按孔,横吹。
龠,音跃,形与声皆似大箫。吹法亦类箫,音有顿破感。
钟磬/鐘磬:钟,编钟,青铜质,音色清越浑厚。其一套数十枚,按大小依次悬于架上。磬,多为石质,音色清脆,悬挂与演奏方式一如编钟。古人称石之美者为玉,有名「玉磬」者,其质犹石也。或因排磬一套数十枚,若皆用玉制,过于奢侈。且排磬常以急速连敲法演奏,玉质未必耐久,一旦碎裂,心将大痛焉。
竽笙:竽与笙外形相若,大抵管簧多而形大者为竽。竽之调式更宽广,演奏亦更难。如今,多见笙而罕见竽。竽于上古雅乐地位尊崇,后渐没落。
锣镲/鑼鑔:锣,黄铜圆盘,较脸盆而略小,一面略凸。锣面边沿会开一小洞,穿绳索以便手提。一手执此铜盘,一手持木棰敲击,声脆亮,数百米外可闻。木棰之敲击端,需以棉絮加绸布包扎。镲音衩,三声。镲又称钹[音勃],为铜质圆形打击乐器。两块圆铜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穿绸条以便持握,两片相击作声。声脆亮,常与锣一同使用。
埙缶逡巡兮过野:此之「逡巡」取「滞留﹑徘徊」之义。埙[xūn]者,音浑朴而调柔缓,象溪灌原野,浸渍蔓延而流速渐减。缶者,音若大鼓般雄壮而略显收敛,象局部涌灌原野之溪河,欲发力,但不得已因滞阻而减速。此二态一刚一柔,然都受地势阻扰,缠绵而趋和缓。此仿若留恋﹑徘徊貌,磨磨蹭蹭以流经沃野,故以「逡巡」状之,未为不可也。
① 编磬/排磬独奏〈流水〉。看似简陋的两排石块,经由高超的演奏技法,悉数化为了清脆的音符。
③ 日本陶埙大师久石让演奏〈故乡的原风景〉,所用疑为鱼形高音埙。
⑦ 埙独奏〈枉凝眉〉
⑧ 很罕见的纯缶-打击乐合奏。敲击之音色类似鼓声,但较鼓声更柔韧。
⑫ 台湾女孩纸竽独奏〈超级玛丽〉,原曲细节一一呈现。画面中可感知:竽体积较大,演奏难度不低。
㊃ 烹飪學子:
古风主题餐馆,正行筹划,装潢﹑桌椅﹑用具﹑摆件﹑服装﹑菜单……悉数古典化,使人入店即耳目一新。主店豪放疏朗风,请工书者抄录太白公美作,悬于四墙。次店清新婉约风,让善画者创作古名人英容,挂在四壁。
㊄ 髮藝學子:
素来喜汉服,似惟古典发式方能与之配。遂钻研古典男女发式。以后拟打造主题发型舘,O2O兼卖汉服。
㊅ 機電學子:
打造狂野座驾,重访古道山川。沿诸文豪当年被贬谪或流放之路径,探寻翰墨遗香。
子曰:
此之谓因材施教也。培其所好,炼其所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甚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