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武功高强的门派有少林寺、丐帮、大理段氏和逍遥派,这几大派武功都深不可测,难分高下,若强要说那一派更胜一筹,大约应该是逍遥派。鸠摩智偷练一项小无相功,就独步武林,单挑少林寺和天龙寺;段誉毫无武功,展开凌波微步,就次次逃脱险境,而且以逍遥派武功根基练成了六脉神剑;更无论尽得真传的虚竹,所向无敌。但是在武侠世界中,武功这东西,除了看招式还要看内功,还要看个人的机缘、悟性和修为,其实很难说那一式的武功就一定强,若比武功轻灵飘逸、闲雅潇洒,却非逍遥派莫属。
逍遥派武功最先展示的是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这是段誉的标志性武功。北冥神功还稍显霸道,凌波微步却极是洒脱。试想白衣飘飘的年轻公子,面目清秀,湿润如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飘乎前行,不知其踪,神鬼莫能近的场景,想想便逍遥的紧,极是贴合段誉的气质。逍遥派的其他武功虽然没有这么明显的仙气,却也不差。少林寺一节写到虚竹与丁春秋相斗时的场景,“但见一个童颜白发,宛如神仙,一个僧袖飘飘,冷若御风。两人都是一沾即走,当真便似一对花间蝴蝶,蹁跹不定,……这二人招招凶险,攻向敌人要害,偏生姿式却如此优雅美观,直如舞蹈。”
逍遥派不光武功俊的很,人也俊俏的很。逍遥派掌门人无崖子,九十多岁,依然“黑须三尺,没一根斑白,脸如冠玉,更没半丝皱纹,年纪显已不小,却仍神采飞扬,风度闲雅。”李秋水虽然被划破脸面,但是体态苗条婀娜,全身白衫,白绸蒙面,气定神闲的站在那里,“轻风动裾,飘飘若仙”。便是反派丁春秋,也是白衣羽扇,童颜鹤发,年轻时是俊美少年,年老时是老神仙。天山童姥能返老还童,那自然是另一种美了。这一班神仙似的人物,自然看不上虚竹大鼻大口的丑样了,无怪乎进了逍遥派,虚竹才发现自己丑的可怜,处处被人嫌。
逍遥派得名于庄子《逍遥游》中“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是为逍遥。”一句,逍遥派自然处处以逍遥为追求,然而真能逍遥起来的,却又难有一二。掌门无崖子被恶徒丁春秋所害,只能隐忍数十年,避于一隅,以俟时机,清理门户,不得已散功御敌,传人却是个丑陋的小和尚,自然没什么逍遥。李秋水与天山童姥一生争斗陷害,互为之伤,最后却发现情之所钟的男人,原来心有他属,一个哈哈大笑说“不是她”,一个哈哈大笑说“是她!”想想都可笑,那有什么逍遥?至于丁春秋、苏星河一流,可算逍遥?差的更远了。最后虚竹尽得神功,又抱得美人归,大概可以逍遥一些,偏偏他一心向佛,只想做个小和尚,还想把灵鸷宫的女娃娃们都收入佛门……金庸最新的世纪修订版中,西夏公主把自己的待女晓蕾与梅兰竹菊四剑都打发给了段誉,这是何意?扫清潜在威胁?让人简直浮想联翩,这个极有个性极大胆的公主,想来也难与虚竹双双逍遥江湖吧。
说到新修订版中人物变化的最大的,应该是王语嫣。这个被段粉木粉看来又美又作的花瓶,结局中形象急转直下,由原来真人版的“神仙姐姐”变成了世俗泼妇,只追求容颜不老,而且堪不破心魔,最后还是甘心陪着间接杀了自己双亲、对自己见死不救的疯表哥慕容复。这种结局都觉得是金老是有心虐待,非让她由云端摔入泥潭不可,那可是他费心描绘出来的极品人物啊!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个神仙人物,是段誉向往的,是逍遥派向往的,也是芸芸劳苦众生向往的。金庸最一开始将这个“神仙姐姐”的形象投射到王语嫣的身上,是不是也寄托了什么美好的理想?总之,虽然被写成了花瓶,但她的聪明灵性还是有的,令慕容复与段誉都不及的。慕容复固然不值得她一生追随,段誉又岂值得?由其新修订版中,段誉虽然遍撒情种,但终于将王语嫣追到手后,就以为她是他的心魔,并且计较起当初种种对他不屑之处,虽然说不上始乱终弃,但终于是不再钟情而抛弃,给点金银做安慰,并且用心魔做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一个老年人对世事的觉悟的想法,放到一个二十多岁青年人的身上,给人的不就是这种感觉吗?
王语嫣为情而生,为情而活,虽然拘泥,却也是率性。不知为何金庸不会偏爱她一些,让她活的更独立一点,有一个更好的结局,不打碎人们的向往与瑕想,保留着一个能逍遥游无穷的神仙姐姐。私心里盼望着,因身份的原因,王语嫣终于能超然情魔,及早抽身,飘然离去。金庸对于众多傻小子的偏爱若能有一二分给了她,比如遇上了玉像的原版——李秋水的小妹妹,以她的天资悟性,淡泊的性格,终于能得逍遥派的真传,超然物外,游乎四海之外,也未必不可。至少“熟弊弊焉以天下为事”,在她,也不是什么难事。某一天,已在天龙寺出家的段誉,偶遇已然古稀之年却风采依旧的王语嫣,看她飘然而过,岂不更美一些?
说到底,只是觉得逍遥派最后全军覆没,实在让人心疼。前派的逍遥人物因情而灭,后派有点逍遥气的段誉出家,逍遥派掌门虚竹尽心竭力的让整个逍遥派都跟着他修行,世间那里还有一个逍遥梦?我并不偏爱王语嫣,但是总觉得留一点点幻想也是好的,难道说,世人唯一的解脱就是无欲无求,归于枯寂,皈依佛法?逍遥总是虚空?真正的不甘心啊。
文: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