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平等吗?这是一个令人非常气馁的问题。我小时候最不喜欢被人问到的问题就是,“你学习怎么样?期末考试考了多少啊?班级有多少人,你成绩排第几啊?年级段排名怎么样?”当我们一旦有了比较和竞争以后,这个世界就没有平等。也许你会说,努力学习的人当人比不努力学习的孩子强。我觉得这句话不完全对,因为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我们首先要先确保在作比较的这些孩子中,每个孩子的智力是在同一个象限的,这样我们就排除了一些干扰项,比如有的孩子有注意力集中障碍症,有的孩子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学前教育,有的孩子智商稍微偏低一点,有的孩子的专注力完全不在学习上,等等。当我们缩小范围以后,我们可以说,在同等智力水平的情况下,努力的孩子在学习的接受度和表现力高于不努力的孩子。
上面这个例子只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假设,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就是会无视很多的关联的因素,而直接用成绩来说话,来评判一个孩子的优劣是不公平的。只是很可惜,我们从小就没有被平等的对待过,何来在今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中,对平等一词心存感激,温柔以待。孔子“因材施教”的那一套理论,在绝大多数时候就是一个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连老师都是一个竞争上岗,业绩考核的机制,如何让老师能够既能兼顾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能考虑刀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更不要说去宣扬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认知。我们一直被要求要“德智美体全面发展”,但是残酷的竞争机制,只让我们落入“智”的漩涡里,越陷越深,看不到德,看不到美,看不到世界的多样性才带来了五彩缤纷的幸福感。
等我们到了初中升高中的时候,我的后排就改了名字,随他妈姓,因为他妈是少数民族,改姓后可以加分。平等吗?因为我就没有少数名族的血统。然后到了高中升大学,我班的体育特训生,就可以被特殊对待,如果在某一单项能取得省级排名,就是妥妥的获得免考资格。我学美术的同学,可以毫不在意自己偏科的严重后果,一门心思的在画框里,寻找他人生的春天。平等吗?因为我没有艺术上特许的细胞。
很多人都喜欢说:“我不赞成结果平等,但我主张机会平等。”乍一看,这样的论断让人心血澎湃,但是静下来略一思量,就能品出人性的无奈和悲凉。因为这句话毫无意义,那只存在于一个乌托邦一样的理想国里,就好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样的无力,当一句话里提出了平等的要求,言下之意就是说明有不平等的现象存在,不然还有什么必要呼吁平等呢?
我们每个人的出生环境不一样,家庭背景不一样,就会导致我们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我们的见识就不能相提并论。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是含着金钥匙,坐拥家财万贯,家里早早的就已近给孩子在各个人生阶段都铺好了路,搭好了桥,只要孩子本性还算纯良,一般来讲,这一辈子就会顺风顺水,衣食无忧。大山里的孩子呢?很小就面朝黄土,背朝天,锄头镰刀磨出一手的老茧。对于温饱都有可能成问题的孩子而言,就算机会在面前,又有什么机会去抓住这样的机会呢?
所以当机会没有可能是人人平等的,也就不需要操那份闲心,大义凌然的反对结果平等。因果的闭路循环,决定了没有好的因,断然没有好的果。没有平等的因,就没有平等的果,那还纠结这个平等的果有无存在的必要。
消极的人已经对平等心灰意冷;出世入世的人大彻大悟后,反而对平等感到无关痛痒;内心平和的人看淡了平等和不平等的世界,选择了向内看,看自己的内心,寻求内心的平等;平等利益既有者也不会对这个议题有太多的质疑,因为感受不强烈,似乎可有可无。
所以还是让我们接受这样的不平等吧,让三六九等在各自的象限里无欲无求。这个世界虽然没有绝对的机会平等,但是我们还是要积极的看到这个世界上不因外力而存在的平等,比如我们都平等的呼吸着空气,我们平等的都要慢慢看着岁月提现,直到余额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