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和俞敏洪火了很多年,但似乎跟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行业的人没多大关系,所以,“火”是别人的,与“我”无关。直到有一次,微信视频看到了俞敏洪老师的一次访谈:“我跟我老婆商量过,我最终的归宿是寺庙,我最崇拜的人是弘一法师。”俞敏洪老师的励志演讲我听过不少,每次都会激动一下,但激动过后就是依然故我。只有这次访谈一直挂在“我”心上。我不理解,一个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最终的归宿应该是红尘滚滚,锦绣荣华,他却宁愿走向十丈红尘之外的荒冷寂寞。俞敏洪老师是当代著名企业家里很有文人气质的一个,他骨子里有浓厚的书生意气,能办事,肯读书,修己助人,充满了悲天悯人情怀的同时还有一股深沉厚重的气质。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可见,深沉厚重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资质。但,怎样解释俞敏洪老师功成名就时“走向空寂”的心呢?“对工作意义的追寻和人生价值的拷问,是一直困扰俞敏洪的根本性问题。”偶然读到一篇分析俞敏洪老师人生经历的文章时,看到了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一个人其实走向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注定的”,一些天生自觉追问人生意义和生存价值的人其实成功几率更大,因为他们有源源不断的人生动力!而身外成就并未能圆满解决他们更根本更内在的人生价值问题!
俞敏洪老师的成功,首先是事业上永不止息的成功,还有他不论穷达好施乐济的情怀,更有他对自我人生价值不懈追问和艰苦探寻的永不止息的努力。
一、炼立身之本,锤立心之本
《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叶圣陶先生谈到为师之道时,也曾强调“肯负责,有本钱”。这个“本”,对于每个人立身于世有多重要都不为过。只是这个“本”,对每个人都可能不一样。俞敏洪老师绝对是个通达务本之道的人。首先,他有专业之本,他精通英语专业,足以凭此谋生立足。他有管理经营之本,新东方风风雨雨二十多年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教育培训机构就是证明。立身立业之本,尚为其次,最根本的“本”还是立心之本,就是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不尽的悲悯和热情。这两个词看起来矛盾,却是辩证法在人身上完美的体现。我认为俞敏洪老师身上就有这两样东西,对这个世界既充满爱的奋斗热情,同时又怀有无限悲悯的救济情怀。这些“资本”让俞敏洪在人群里脱颖而出,在众多优秀的企业家里与众不同。
二、困顿尚苦毅,艰难显悲怀
容易看到成功人士的春风得意,不易看不到其背后的艰难险阻。在一篇《俞敏洪:我走出家门,突然觉得自己像一条无家可归、失去人性的狗》中有这种的描述:“在光鲜亮丽的身份背后,俞敏洪还有着诸多坎坷艰难、九死一生的至暗时刻。他曾几次濒临死亡边缘:两次被绑架、差点被杀死,因求人办事喝大酒差点醉死,因患狂躁症差点跳楼自杀;他也曾因迷茫痛苦而欲效仿弘一大师出家修行,也曾因亲情事业不可兼得而纠结流泪。”青年时期,三次高考,在那个年代,不绝望,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创办新东方初期,请人办事喝大酒差点喝死,抢救过来的他,醒来第一句话是,“我不干了,我要关掉学校。”但晚上他还是第一时间赶去上课了,他做事的韧性和倔强,一如新东方的校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他的新作《不负我心》里有这样的话:“我走到今天,没有一天懒惰过,现在每天依然要工作近16个小时……”有谁轻易敢说,我活到60岁,没有偷过一天懒?新东方倒下了,东方甄选崛起了,背后的痛苦与艰难,当事人的“痛贯肝肠,痛当奈何”,谁人可堪!古人说:英雄尚毅力,志士多苦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看俞敏洪老师,半生坎坷波折,却一路前行,绝不放弃的精神,还说什么呢!学着做就是了!如果说人在困顿挫折中坚韧不拔让人敬佩,那么,在艰难困苦中仍不忘济助他人的人,我们只能仰望!我感动俞敏洪老师在自己失意和如意中做的有两件“普通小事”:一件是新东方刚倒下时把所有的桌椅捐赠学校,把所有员工的工资结清,要知道,那时的新东方是大夏将倾、自身都难保!第二件是《不负我心》序言里声明:“这本书如果还有一些可取之处,能够产生版税,我将全部捐给农村和山区的孩子们,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尽一份绵薄之力。”一个人,失意怡然,得意淡然,自克懒欲,节己私欲,勤且坚忍,忘我济众,这个人绝对是个“人物”!
三、读书养精神,做事能耐烦
作为老师,我更关注一个细节,就是俞敏洪老师读书,还鼓励所有员工读书修养这件事。他在《不负我心.我的阅读经验与诀窍》说:“对我来说,读书就像一日三餐。一起不读书,内心就会感觉如饥似渴,甚至空虚。”我不知道读书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讲,意味着什么,但我看到了新东方强烈的文化气息,看到了东方甄选因为文化底蕴一夜崛起的神话,读书具体的收益只是读书的副产品,读书人真正关心的其实是读书带来的精神关怀和灵魂慰藉。新东方是以培训英语为主的教育机构,但是机构以及机构里的英语老师们的文化水准和演讲素质可能一点也不比文学专业的大学生们差。缘何?还是读书。一个老师,首先是一个博观约取的读书人,所以,老师读书是必备修养功夫。然而说到底,读书对老师只是额外事,真正的正业是自己的专业教学,怎样把本学科教学这件事做的精益求精、出类拔萃,这才见本事!曾国藩说:“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烦。耐得烦,必成大器。”所谓耐烦,就是勤且能恒,持久的勤奋努力。纵观俞敏洪老师60载经历,他并不算聪明,能做事,且成功,靠的就是“耐烦”“勤恒”。成大器,做大事,要能耐烦。当老师,教育人,不耐烦,岂不是误人子弟?
一个人活到最后,越来越走向精神性存在,他追求更多的不是外在是非得失,好恶美丑,更是一种本源性生命反思和体己性人生价值。孔子自述人生进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俞敏洪老师60岁了,到了耳顺之年,可是他却说“60岁,是我重新整装出发的年龄,不管未来多么不确定,我都会风雨兼程,奋力前行……心中有远方,仗剑走天涯……60岁,再出发!”好一个60岁再出发,心若不老,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