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的是,信心是很容易退转的。生起信心不容易,但是守住信心更难。
我在《禅修入门》这本书中读到了关于虚云的这个故事。虚云老和尚,为了回报因生他难产而死的母亲的恩德,从浙江普陀山起步,三步九叩一步一步拜到山西五台山,历时三年。在途中,文殊菩萨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两次化身救他于危难之中。即便身处险境之时,虚云老和尚也没有一刻动摇退转过他的报恩之心。
雪漠老师曾说,信心就是是清净心、坚固心、无垢心。
弘法是我的使命,禅修和心理学的学习是我的决定,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对它们的信心和决心。但是,在完成“生命蜕变营”阶段性任务的过程中,当我面临一大堆的任务需要提交的时候,尤其是当“生命蜕变营”的功课和心理学的功课交织在一起,需要在同一天之内完成的时候,当我为此而烦躁热恼的时候,我曾经想过“想”和“做”的差异,我想起了《西游记》。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就可以驾翔十万八千里,若要他一个人去取经,恐怕一天之内就可以来回了。我小的时候就曾经这样想过:“不就是去西天取经吗,为什么那么麻烦?让孙悟空一个人去一趟不就行了吗?刚好十万八千里!”长大了我才明白,孙悟空一个人是取不回来真经的,因为这不是取经的意义。孙悟空驾着筋斗云去取经,就如同是我们的“想”,想起来格外容易,眨眼之间就可以把想要的结果在“想”中得到了。
唐僧,肉体凡胎一个,要一步一步走到印度去,这就是我们的“做”。不仅路途遥遥,途中还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可到达西天。但是,意志的磨练,生命的蜕变,就是在这八十一难中得到了实现。我相信,对于唐僧而言,刚刚从东土大唐起步的他,和经过八十一难、走了十万八千里路之后到达西天的那个他,一定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只有这样的他,才有资格取得真经。
想与做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如果我们只想不做,那么距离恐怕还不止十万八千里那么遥远;而如果我们想了就做,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会一点一点的缩短。唐三藏大师玄奘是如此,香巴噶举传承人琼波浪觉也是如此,有多少大德高僧不是如此呢!
修行的真正进步并非神异,而在于信心和悲心是否增长了,在于内在的动力是否激流勇进,在于觉知是否加深了,在于“我”的执染是否减少了。
《杰珍大圆满》中说,密宗的根器,主要不是指福报、智慧、三摩地,而是指信心。佛陀曾对舍利弗尊者说,证悟胜义谛唯一的因是信心。
可见,只要信心不退转,蜕变是随时可能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