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没有养成一种看书的习惯,高中时当人手捧着一台电子词典津津有味地看着网络连载小说时,没有印象我当时在干嘛。到了大学,当无聊的生活到了顶峰时,我也抱起了智能手机,开始找些精神养料。
当然,我在看的书不是网络小说,而是一些比较出名的科幻小说。算下来有印象的有三套:不知道谁的《黑暗塔》系列7部,不知道谁的《蚂蚁时代》系列3部,和刘慈欣的《三体》系列3部。其中,也只有《三体》看到了最后,另外两套的最后一部都没有看完,因为剧情发展的越来越无趣,像是穷驽之末。有人说,连载总是第一部最好,之后只是在走下坡路。我是同意这句话的,很多作品无论影视还是小说,连载写到最后,都像是为了完成写作的使命而写作,就像设计师思维接近枯竭。当然《三体》也是如此。《三体3》在最后也没有提到三体人及三体世界,但却给出了另一个时空理论——维度坍缩。时空是由高维度慢慢坍缩到低维度,就是我们所生活的三维空间是从四维宇宙坍缩下来,并且将朝着二维空间坍缩下去。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三体》也是一部随着连载而走下坡路的作品,却能让我继续看完第三部的原因。
不过好像跑题了。《三体》是我最初接触刘慈欣的作品,我想也是很多人初次接触刘慈欣的作品,因为毕竟《三体》是刘慈欣所写的科幻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当然大学时看小说还没有对作者有什么印象,如前文所属的《黑暗塔》和《蚂蚁时代》,现在不去百度我仍然不知道其作者是谁。去年年底在公司,党员福利,每人150元京东购书券,让我再次拾起了科幻小说的阅读生活,重拾了刘慈欣。
我买了刘慈欣的两部作品:《时间移民》和《2018》,都是2014年底出版。想着没什么其他书想买,就选了熟悉的刘慈欣的两部作品。最近刚看完《时间移民》,当然在看《时间移民》前又看了电子书版的《球状闪电》和《超新星纪元》。对于这两部作品,没什么可说的,虽然场面没有三体如此宏大,但却也能引起人们对世界的思考。《球状闪电》证明了球状闪电只是一个宇宙中的宏电子,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形成肉眼可见的闪电球,而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释放能量后变成肉眼很难看到的一颗安静的电子。而被球状闪电杀死的人则会变成量子态,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各个空间,也可能存在于各种形态,带人思绪飞翔在量子物理的各个角落。《超新星纪元》则简单的多,一场超新星爆发导致地球仅存13岁以下的孩子。地球从此变成一个孩子的世界。讲述了从超新星爆发到孩子掌事后的较长时间世界的发展过程,到文章结尾处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交换大陆为止,总觉得作品还没有结束,想知道交换之后世界又有怎样的发展。刘慈欣的作品总让人思考,总让人沉迷。
哦,好像又跑题了。那么来看下《时间移民》这本书。
初次看《时间移民》,导致我完全没看懂两章之间的关系。我以为是按套路的刚开始难理解,而后思路就会清晰,所以硬着头皮看下去。而从第三章开始,我才发现其实《时间移民》这本书是由一部部短篇小说组成,每一章其实讲述的是另一个完全不同情景下的故事。让我不得不又重新去阅读前两个故事。标题《时间移民》只是这本书中的一个代表性故事,讲述了一群人通过冷藏的方式度过千年找寻可生存的移民环境的故事,只是移民的方向是时间方向,而不是地理方向。这些后文再讲。
从整体上来看,《时间移民》这本书共讲了14个故事,时间从古代到现代到未来,尺度从原子到现实到宇宙,学科范围从音乐到地理到生物,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宏观和微观物理。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刘慈欣的想象力如肆意的洪水般流出,却不几乎不见枯竭的迹象。书序中对刘慈欣的评价中写道:
与其他四位面壁者有点不同,他是一个自带干粮的面壁者,没有人恶化特殊权力,有的只是汪洋恣肆的想象力。
在面壁的这数十年时间里,可能只有少部分的幽灵知道他在想些什么,那就是这本书要告诉你的秘密。
刘慈欣是这样一个面壁者,他用他数十年面壁的时间将中国科幻界的水平提升到世界级水平,面对世界科幻界名师阿西莫夫这样的名家也不甘示弱。
14个故事中,个人理解比较推荐的是《镜子》,《朝闻道》,《山》和《吞噬者》。
《镜子》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超弦计算机发展较为成熟,人类建立了宇宙发展的熟悉模型的情况下,通过写入宇宙爆炸前奇点的原子模型,模拟大爆炸的发展及之后宇宙的发展状态,可以模拟出现存的整个宇宙。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发生的一切都可以通过一面镜子观察到,没有一丝作假。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一切的黑暗面都被光明照的一览无余。而也是因为如此,没有了黑暗,人类社会变得水晶般纯洁,不会再有发展。人类社会将完结。社会的发展本就是光明与黑暗共同的影响,正如DNA螺旋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及发展。人类社会正如DNA,如果永远都是正确的复制发展,就不会有多姿多彩的世界。文末,当主人公将真实宇宙模型序号扔掉时,在世界的另一边,另一组人也发现了这个序号。
《朝闻道》一文主要表现了科学家对真理的追求。在科学家眼中,也许并不只是科学家眼中,真理是至高无上的,是值得一生追求的,为了获得真理甚至可以献出生命。文中地球文明与外星文明的碰撞,他们已经获得了真理并为真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地球科学家提出希望用生命换取真理。正如飞蛾扑火的瞬间,虽然注定要死亡,却能够获得那短暂的光明。主人公的妻子带着女儿来看主人公用生命换取真理,只是希望女儿不会像主人公那样去追求真理。但文末,女儿向妈妈问出了宇宙的目的及人生的目的,妈妈却也在动摇了。
《山》以爬山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地心文明对宇宙的探索过程。地心文明生活在地心一个大的气泡中,身体构造为机械。他们从地心向外挖掘,知道发现除了固体以外的液体及气体,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地心以外更广阔的宇宙。与我们的宇宙相比,他们对宇宙的探索更艰难,但也成功了。但类比到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我们的宇宙是不是也只是某个地心的一个气泡呢?也许宇宙空间的外面依然有更广阔的东西呢?
《吞噬者》中,地球资源被一艘来自外太空的巨大的宇宙飞船掠取一空,地球人类也被俘虏做美食,养到60成为外星人的食物。文章一直没有提到外星人是什么,但在接近尾声时,道出了外星人的身份:是地球最初的主人:恐龙。恐龙将大部分资源及人类掠去后,地球仅剩部分草和蚂蚁作为地球生物,地球的下一个主人。而文中主人公却自愿留在了地球,为地球下一任文明走出第一步。
刘慈欣的作品每一部都能达到世界级水平。后来看豆瓣评论说,这些都是刘慈欣早年写的短篇小说,只是现在被重新整理装订而已。这也是我想为什么在文中看到了好多关于1999年的记录或什么玩意。不过我想,这也算是弥补错过的刘慈欣吧。他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让我折服,他对宇宙及世界的思考让我也跟着思考人生。
想象是科学发展的源头,而刘慈欣就是那个在源头放水的人。